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财经 » 石油财经资讯 » 正文

应对油价高企:我石油期货蹒跚起步

日期:2006-07-06    来源:中国石化报  作者:孙友

国际石油网

2006
07/06
16:2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油价 高企 石油 期货 蹒跚起步

中国应通过完善现代石油体系,建立反映自身市场需求、代表国家利益的石油期货市场,承担起一个经济大国对国际经济稳定发展所肩负的责任

  6月22日,伴随着上海石油交易所(SPEX)的模拟试运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人们再次“嗅”到了石油期货的气息。石油期货牵动国人神经2004年,国际油价飙升,我国众多企业尤其石油化工企业赤裸裸地暴露于油价高企之下,接受有史以来最为痛苦的煎熬。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参与国际原油期货交易,拿回原油定价话语权,利用石油期货这一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逐渐成为各大媒体及全社会谈论的焦点,似乎有了石油期货,就有了效益保证的“黄金甲”、“护身符”。

  人们对于石油期货的期待空前高涨。
  但就在这一年年底,中航油折戟石油期货,5.5亿美元的巨亏瞬间将一个国际上市大公司推向了破产的边缘。由于在纽约市场进行原油及其衍生品交易时头寸过大,中航油引起了境外投资基金的注意,由于对风险熟视无睹,对自己太过自信的陈久霖兵败基金之下。

  国人对于石油期货市场的讨论和憧憬似乎刚刚开始,便被突如其来的中航油事件弄得不知所措。这时,人们突然发现,石油期货原来是一只来自西方的狼,它在发挥风险规避功能的同时,居然还有这么大的风险。“恐惧并期待着”成为当下对于国人的石油期货情结最真实的写照。石油期货的定价功能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催生了石油期货,之后,其交易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之势,目前交易的品种主要有原油、成品油和燃料油,是国际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最重要的石油期货品种,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合约有4个: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高硫原油期货合约,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合约。

  期货交易虽有风险,但投资者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的动机,以及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客观上使得石油期货交易愈加活跃,主要表现在通过期货交易规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调节石油供求、为石油交易提供基准价格、提供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合理配置资源等。期货交易的系列功能之中,定价功能居于核心地位,其他功能莫不与此密切相关。

  从1999年起,日本便在东京商品期货交易所推出汽油、柴油品种。此后,依赖巨大的油品进口消费,使得石油期货交易迅速活跃,并以此确立了东北亚市场的原油基准价格。韩国也不示弱,在本国增加了油品交易种类,努力打造亚洲的能源定价中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谁拥有期货交易,谁就能在扑朔迷离的石油价格演变中居于主动。我国的石油期货我国在石油期货领域也曾经有过成功的探索,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过,只是这种速度相对于迫切的现实需求而言略显迟缓。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曾开办过8家石油期货交易所,相继推出过多个石油期货合约。其中,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量最大,运作相对规范,占全国石油期货交易份额的70%左右,到1994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日平均交易量已超过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1994年5月,国家出台了“统一价格、统一配置、统一流向”的石油政策,石油定价由原国家计委按照新加坡、鹿特丹等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加权平均确定,各石油企业在基准价的基础上进行不超过8%的浮动。石油市场非市场化让各个交易所失去了生存空间。

  在1995年期货业务整顿过程中,包括原上海石油交易所在内的石油期货交易所均被关闭,这样,我国就失去了依靠期货市场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可能。

  正因为如此,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当我国的企业从相对稳定和封闭的市场中走出,参与以自由竞争、自主参价、买卖互动为特征的国际市场交易时,面对高油价就只能被动接受。石油期货重新启程2004年8月25日被浓墨重彩地写在了中国原油期货史上。这一天,燃料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隆重上市交易。由此重新拉开了中国加快建立石油报价体系和石油期货市场的序幕,我国的石油期货市场建设在经历了10年的沉寂之后,再次蹒跚起步。6月22日,上海石油交易所(SPEX)开始模拟运行。据介绍,SPEX定位于石油化工产品中远期合同的交易,交易方式和品种多样,交易方式中包括了即期交易、中远期现货合同的交易等,这标志着我国在建立石油计价体系的历程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目前,我国的期货市场经过前几年的治理,其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大大改善,为期货市场的规范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与此同时,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建设仍然面临诸多难题。

  成功的期货品种,需要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价格机制作为基础,而目前我国原油市场的定价机制还是非市场化的。

  另外,期货市场还面临着专业的期货人才短缺。市场需要能把握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人才来引导国内石油期货及衍生品投资工具市场的运行和发展,否则,如果简单复制国外模式,国内投资受国际投资机构的诱惑,不但难以实现开放石油投资市场的战略目的,还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分析研究已经开放的燃料油期货市场,以此积累经验。在石油期货市场建设过程中,如何看待油价的长期走向成为众多投资者重点思考的问题。对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我们一方面要重点把握供求形势,另一方面要重点把握金融市场的资本动向,因为前者决定油价长期趋势,后者直接影响油价的波段起伏。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