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讯:老油田稳不住,即使找到新区块,产量也会被“吃掉”。
这是业界的共识,也是残酷的现实。
数据显示,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采储量就能增加1.3亿吨,相当于勘探一年新找的储量。可见,在追求质量效益发展的今天,稳住老油田,既是权宜之计,亦是效益之道。
目前,注水开发的老油田一般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原有技术条件下,油田年产量递减幅度较大,实现持续稳产难度大。
以大庆长垣为例,上个世纪60年代投入开发至今,在地质认识不断深化的同时,井网进行多次调整,取得了采收率45%以上的好效果。但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开发,油田已整体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特高”阶段,油田开发面临层系井网多而杂、多种驱替方式并存、剩余油高度分散的开发局面,层间、平面及层内三大矛盾非常突出,储采失衡日趋严重,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速度快。夯实油田稳产基础,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需要采用新的理念和技术。
2007年,中国石油立足高含水老油田开发的客观现实,适时提出老油田二次开发工程。在以效益为中心的前提下,创新提出“重构地下认识体系,重建井网结构,重组地面流程”的技术理念。老油田开发时间长,地下情况复杂,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调整挖潜困难。开展精细的油藏描述工作,全方位重构地质认识体系,明确开发潜力与调整方向;通过对油层的精细刻画,明确现井网存在的问题和精细水驱井网重组潜力,突破传统井网调整方式,建立多元化井网方式重组模式;重组地面流程,简化优化地面工艺,节能降耗,实现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的系统工程。
同时,创建“整体控制、层系细分、平面重组、立体优化、深部调驱、二三结合”的可实施技术路线。二次开发战略工程实施以来,实施规模不断扩大,实施区块年产油由2006年的241万吨稳步增长到2013年的1012万吨,为原油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做出贡献。
二次开发工程涵盖了中高渗砂岩、砾岩、复杂断块、低渗透、稠油等多种油藏类型。二次开发工程全面启动以来,在“三重”理念和“24字”技术路线的指导下,探索不同类型油藏在特高含水期持续有效开发的新模式。目前,不同类型油藏二次开发主体技术基本配套成熟,技术经济成效显著。
二次开发实施7年来,实施区块开发形势明显好转,稳产基础得到有效夯实。截至2013年年底,大庆长垣二次开发共有12个试点工程,在二次开发理念的指导下,大力开展层系井网重组、“二三结合”规模化挖潜剩余油等核心问题攻关,增油效果显著,含水和递减减缓,采收率明显提高。
二次开发工程可使高含水老油田在以下开采指标上有明显好转:一是稳定并提高了单井产量;二是含水上升得到有效抑制,有效减缓了产量递减;三是水驱控制程度和采收率得到大幅提高;四是产量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油区稳产上产能力增强。
老油田在现在及将来较长一段时间仍然是中国石油产量的主体。通过二次开发大幅度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实现持续有效开发,将是中国石油保持原油产量稳中有升的一项长期战略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