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企业报》报道显示,国内成品油限价华丽实现“八连跌”。近期,国际油价持续呈现出震荡走势,整体仍处低位,导致国内原油变化率持续处于负值低位。
随着成品油的持续下行,国内炼化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现在原油一跌再跌,成品油价格持续下跌,明年将有很多炼厂倒闭。”山东省东营市一炼化企业相关人士这样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今年(2014年)多家炼厂倒闭
山东省地炼企业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或退出或转型抑或留下。10月,山东省出台《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17年底,淘汰及转产落后企业20余家,缩减落后产能1200万吨/年,2018年—2020年,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亿吨/年之内,平均规模450万吨/年—500万吨/年。
有分析师指出,成品油持续下跌或将助推山东省地炼改革提速。而方案的出台可以看作是“在积极争取原油进口权”。
倒闭现象在山东地炼企业时而发生。上述炼化企业相关人士坦言:“倒贷停止后,很多炼化企业都陷入了危机,今年(2014年)有多家炼厂已经倒闭。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地方企业,现在整个行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基本没有挣钱的。”
卓创信息成品油分析师张斌给《中国企业报》记者打了一个比方:“之前炼1吨油的利润能够实现150元至160元,而现在炼1吨油只有30元至50元。”目前炼厂生存状况可见一斑。
随着油价持续下跌,利润空间则越来越小。一家炼厂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油价跌破80美元的话,我们的利润会严重下滑,那炼厂开工率自然下调。”
《方案》显示,2000年经国家清理整顿后山东省保留21家地方炼化企业,近几年,有9家企业被中央企业兼并重组。到2013年底,山东省共有地方炼化企业49家,一次加工能力合计11265万吨,平均规模230万吨,全年完成加工量4100万吨。
张斌认为:“这些数字相对比较保守。”
“方案中的企业数量应该是在册数量。”上述炼化企业相关人士表示,“仅东营地区大大小小就有54家炼厂,一般都超过150万吨。”
“事实上,东营地区应该比54家还多,有的炼厂更小,根本没有上册。”上述炼厂人士告诉记者。
“山东地炼企业大小不一,而且很多企业是打着政策擦边球上马的,一年10万吨左右的产能,与上千万吨的加工能力相比则显得非常小。”张斌认为,当前国内成品油产能过剩、终端市场需求不足,同时油品升级、税费改革等同步进行,造成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成品油市场连跌的前提下,将是市场改革的良机。
不仅是山东地方炼厂在改革,国有企业也在推进中。据上述炼化相关人士介绍,有的央企控股公司将把相对大的盈利的分公司统一整合,然后集中上市。剩下几家相对比较小的亏损的公司则整合为一家公司,届时其产能将达到千万吨。
再争原油进口权
中国能源观察提供数据显示,2014年全行业开工率36%,2017年保留企业开工率达到60%,2020年保留企业开工率增加至75%—80%。
安迅思中国研究总监李莉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未来3年内山东地炼需要6000万吨的原料,是2013年的1.5倍。到2020年需要至少7500万吨的原料,也就是2013年的1.87倍。
《方案》称,山东省地方炼化企业国内原油资源计划为122.2万吨/年,而且没有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
仅靠国家的122.2万吨原油资源,无异于杯水车薪。张斌表示,像东明石化,其加工能力已经达到了1200万吨/年,“按照国家配给量,连一个月都不够用,那剩下的11个月都得停工”。
燃料油一度是地方炼厂生产加工的主要原料。但是,相比原油,燃料油的出油率和生产出的油的质量差距较大,因此无论是利润还是产品质量或多或少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为此,山东省一直在大力推进山东地炼获得原油进口权资质,但是始终没有下文。张斌告诉记者,前几年,山东石油协会注册成立了山东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以类似这样的方式方法希望操作进口原油,但还是没有审批下来。
李莉分析说,山东出台这一方案后,“应该是希望加速推进进口原油开放给山东地炼的进程,因为国家顾虑的就是这个行业相对比较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