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周三(3月11日)美国能源信息署称上周美原油库存增加450万桶至4.9亿桶,已经连续9周不断创新高。其中库欣库存增加230万桶。有行业报告公布库存小幅下滑曾让交易商松了一口气,现在看来高兴的太早。
库存公布后,布伦特从一个月低点55.92美元反弹,WTI跌至2月新低,不过随后出现反弹。周二,布伦特原油一度大跌3.66%,WTI下跌3.42%。
上周欧佩克成员国多位官员表态,石油市场已经接近他们所希望达到的水平。然而市场却没有达到平衡的状态。
欧佩克拒绝减产是引发石油长达九个月暴跌的重要原因,但一份报告显示留给这个石油卡特尔组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欧佩克宣称将打击以美国页岩钻探商和加拿大油砂开发商为代表的高成本的生产商以捍卫市场份额。其策略是基于低价周期延长将导致其他生产商减产,从而使其重获影响力。
然而,世界银行对某些商品市场历史发展历程的概述显示,面对市场的力量和科技进步,要想保持商品垄断谈何容易。
二战后,签署了大量旨在控制商品贸易的协议,如小麦、糖、锡、咖啡。生产国和消费国通常就协议进行谈判以稳定价格。然而这些协议几乎都瓦解了,只有创建于1960年的欧佩克还存在。
以锡为例,曾几何时,人们日常饮食都离不开锡,但现在主要靠铝来完成这些任务,铝质量更轻且耐腐蚀。据世界银行统计,铝作为替代品的兴起是锡卡特尔组织在1985年瓦解的驱动力,该组织成立于1954年。
再看天然橡胶,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是三大重要生产国,1979年成立卡特尔联盟。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导致橡胶需求疲软,以美元计价的橡胶价格暴跌,这原本应该导致减产,但是当地货币贬值使得本币计价的橡胶价格上涨,从而生产商继续扩大生产,橡胶卡特尔组织终于在1999年宣告破裂。
欧佩克影响力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得到了充分体现,但世界银行认为未来二十年,新产油国的进入和欧佩克成员国之间的争吵不断侵蚀其影响力。外交关系委员会能源和环境业务干事Michael Levi指出,虽然沙特阿拉伯还偶尔的出面稳定市场,但欧佩克有效的发挥卡特尔的影响力恐怕很难了。
世界银行估计,美国页岩钻探商和生物燃料生产商等非常规的和高成本生产商有望成为石油市场的新的生产调节者。
当然欧佩克的命运也不是必然的。与其他商品卡特尔组织不同,欧佩克没有法律条款规定如何影响市场,因此能够更灵活的做出反应。
欧佩克类似的经历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石油暴跌之际,当时各种声音都在讨论欧佩克寿终正寝。但是欧佩克挺过来了,企业基本面推动油价上涨让欧佩克又重新获得活力。
那么,这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