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投资压缩、收益下降趋势明显,成本费用上升势头不减,盈利空间收窄等问题成为发展中的“拦路虎”。
“这些问题成为发展中的新常态。如何破局,多拿效益油?”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厂长程晓军自信地说,“在区块目标管理下,我们深入开展单井效益评价工作,将效益评价到单井,生产决策到单井,挤干成本水分,提升油效益。”
上效益秤,措施排队提效益
TP170井因供液不足日产原油仅4吨左右,属低产低效井。自今年1月对该井实施酸化措施后,增产效果显著,截至目前已累计增产855吨,收益良好。
在该厂,对所有老井进行措施增产,不仅要进行工艺可行性研究,而且还要细算措施增产的经济帐,有效益才能干。
措施上不上,先算经济账,这是该厂单井效益评价的“冰山一角”。
今年初,该厂将2014年老井措施放上效益秤,进行单井效益评价,测算老井措施平均吨油成本1217元。按照评价标准,仅转抽、机械堵水、泵加深为高效措施,泵升级、压裂、大修具有一定经济效益。
为了加快运行节奏,多拿效益油,该厂根据效益评价的结果,对措施类型进行排队,优先安排高效措施进行上修,优选“投入少,见效快,产出高,风险低”的措施方案,提升贡献周期。
据了解,今年前两个月,该厂完成高效、边际措施15井次,日增油水平达271吨,累计增油1.2万吨。
上成本秤,降本减费省真金
今年,该厂单位现金操作成本327.12元/吨,受调整原油产量的影响,成本下降比重小于油气产量下降比重,导致单位现金成本较2014年上升。
为了更好的控制成本,该厂开展单井效益评价,将成本核算到单井,按照费用形成,寻找降本增效的空间。
“单井是效益的源头,也是成本的中心。正效区块有负效单井,负效区块有正效油井。”该厂成本管理员王宁说,“现在,通过‘庖丁解牛’式的单井成本核算,掌握油井的盈亏状况,明确成本形成的因素,可有效避免无效投入,减少低效投入。”
目前,该厂进入注气三采阶段。为了压缩注气采油的成本,该厂对注气的单井进行评价,通过分析,配合注气使用泵车注水,每口井发生12万元的注水成本,而使用机组泵只需要5万元。
2月16日,该厂在TK742井单元注气伴水施工中用机组泵替代700型泵车,节约施工费用36.4万元。据了解,今年该厂机组泵预计应用60井次,节约费用400万元。
建立机制,促进生产转型
通过单井效益评价,今年,该厂将油井评价出“负效益、警戒效益、采油队效益、采油厂效益和分公司效益”5种效益类别。
随着油价变动,根据单井效益评价,该厂建立利润倒逼机制,压缩或停止没有达到边际贡献的极高含水井、低产边远单井、高成成本措施产量,实现源头优化。
TH10238CH是该厂的一口机采井,日产1.5吨。去年,在高油价下,被评价为低效井。今年油价下跌后,通过单井效益评价,该井成为负效益。
“以‘产效益油’来考虑,这些就要关井。”该厂计划财务科副科长陈斌说,“但我们并没有采取‘一刀切’,而是不放弃一口井筒资源,想法设法让每口油井实现效益最大化。”
拿TH10238CH为例,油价在60美元时,他们提出采取间开或捞油的方式开采,经过测算,该井从亏转盈。对于无法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扭亏为盈的油井,该厂会选择关井。预计今年他们计划关掉负效无效油井5口,节约成本300万元。
目前,该厂共对430口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按照评价,他们及时调整成本投入方向,并建立随油价变动的产量运行方案,确保不同油价下效益最大化,实现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