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307中心站副站长白龙一上班就来到曙1-40-45火驱井巡检,仔细查看该井温度压力等生产参数。他告诉记者,2010年这口井因井况、低产等问题而报废。今年1月,施工人员对这口井进行大修复产,初期日产油13.9吨,截至目前已累计增油1244吨。
今年,曙光采油厂将“抓全厂油井利用率,实施老井复产工程”列为 “四大上产工程”之一。曙光采油厂采油作业三区主动出击,开展长停井、大修井复产,在精细论证的基础上,优化复产方案。今年前5个月复产39口井,占采油厂复产总井数的63.8%。
为确保长停井复产成功率,地质人员查找长停井停产原因,重新布局长停井挖潜方向,以单井效益评价为中心,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排兵布阵。
在选井上,地质人员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在深入研究火驱井见效规律和油井动用状况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复产时机;二是选择复产井网完善、连续注汽1年半以上、累计注气量较高的油井;三是为保证火驱整体开发效果,首选停产时间长、地层压力高的井,实施油井大修。
地质人员利用吸汽剖面资料,对注汽方式精细分析,选择受效的杜Ⅰ组的1-4层进行吞吐引效。针对地层压力低、储层发育差,导致低产能、低油气比而长期关井的油井,作业区地质人员采取分段注汽方式提高油汽比,增强复产效果。
为降低复产成本,这个作业区大胆采用低强度注汽方式,选择停产的杜48-杜H4、杜48-杜H11井为试验对象。这两口水平井自4月初下泵开井,目前日产分别达到6吨和12.1吨,增产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