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企业 » 中海油要闻 » 正文

中海油曹妃甸油田:看科技创新带来效益裂变

日期:2015-07-03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作者:赵国兵

国际石油网

2015
07/03
17:1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海油 曹妃甸油田

今年4月初,曹妃甸油田传出消息,3条大变径混输海管通球作业一次性成功,填补了渤海油田在该项技术上的空白。通球成功后,海管输送效率显著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拥有该项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曹妃甸油田在今后可以节约一笔可观的外委费用。

行业形势严峻,降本压力较大,科技创新成了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节流”的重要手段。

同样是在渤海,由于油田采出液混带其他化学物质,组分浓度检测难度增大。科技研发者们经过多次实验,研制出定氮-COD检测法,该方法可以满足平台现场测试,从而不再需要将样品送到特定的监测站。依据渤海每年数万次的检测计算,该项技术每年可节约4000多万元的检测费用。

科技创新带来的效益不止如此。在南海东部海域,MRC(最大储层接触面积井)技术已经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MRC技术被国际石油界推崇为21世纪老油田高效开发的法宝,该技术从一个主井眼中钻出两个或者多个分支井眼,增大储层钻穿几率和有效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单井产量。2012年,陆丰13-1-29H1井开展该项技术先导试验并获得成功。经过几年的努力,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已经掌握了四位移分支井眼改造技术,并且能够在特高含水井作业。以陆丰13-1-16MH井为例,在未进行MRC技术应用前,井眼含水率高达95%,日产量只有100桶。经过技术改造后,该井日产量在去年10月曾达到900桶,目前仍然稳定在200桶以上。

截至今年5月底,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共组织实施了8井次作业,已累计增油16.8万立方米。不打新井,老油田的零星剩余油得以最大限度开采,南海东部海域增产提效又多了一条新途径。

技术增产、技术省水电、技术回收,南海西部海域将科技效应发挥到全生产领域。以涠洲12-1PUQB平台凝析油回收项目为例,完工后每年可回收凝析油3600立方米。

这一技术创新来源于日常观察。员工在生产中发现,平台原油缓冲罐去火炬的排放量特别大,且一直有燃烧不充分冒黑烟的情况。显然,这是凝析油的闪蒸现象。为了回收这部分凝析油,平台进行了充分论证,随后展开了复杂的工艺流程改造工作。严谨的科学演算和现场试验,科技工作者们最终设计出一个全新的工艺流程,且为后续可能的新油田接入留下改造空间。目前,该改造项目已于今年1月份完工投产,运行稳定。

目前,四海仍然有一批诸如东方1-1气田地面除砂等科技攻关项目,在深化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中,科技研发和应用不停,其带来的效益就不止。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