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东北炼厂的逆势上涨首先是因当地市场的封闭特性所致,东北市场向来是自给自足为主,区内的终端需求基本都是当地国产沥青,区外资源和进口沥青对当地市场冲击十分有限。且东北市场在价格调整上对市场的反应相对滞后,调价抱团行为也较严重,区内各个炼厂基本都跟随辽河石化的价格走向定价,而辽河石化从3月初至今,70#、90#重交道路沥青一直保持在3000元/吨以下的价格销售,相对周边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偏低,相对来讲仍有补涨空间。此次价格上涨一定意义上仍属于补涨行为。当然,东北市场的逆势上涨的根本动力仍源自于需求率先释放,由于今年北方普遍干旱,东北受阴雨天气影响较小,而通常情况下,其道路施工旺季也比其他地区来临较早,辽河石化、盘锦北沥等主力炼厂出货情况明显改善,东北整体库存水平下降至25%左右。因此,当地道路终端需求的启动推动东北市场在淡季中率先逆势反弹。
目前来看,东北局部市场的上涨难以对整体市场构成提振,华东、山东、华南等其他地区供大于求的疲软格局未变。因炼厂产能集中、需求难以消化,且性价比在与中字头炼厂的竞争中也处于劣势,7月1日山东地炼绝大部分沥青生产厂家出现集体下调,跌幅在50-100元/吨,但由于贸易商前期社会库存尚未消化,此次调价并未能刺激下游需求热情。南方市场的价格跳水则主要是因为需求疲软和库存高企,今年南方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使得大部分道路项目暂停施工,且当前工程资金比较紧张,沥青终端需求持续保持低迷。在出货压力下,华东、华南炼厂库存水平均在不断攀升,南方整体库存水平已接近50%的高位,其中,金陵石化、镇海炼化、中油兴能、温州中油等主力炼厂均有堵库压力,为避免库存承压,在中石化扩大优惠政策后,7月初,中石油华东和华南炼厂均下跌100元/吨。
由于7月份仍处于沥青传统需求淡季,且韩国、新加坡等进口沥青的不断跌价对国内市场仍构成冲击,虽然本月初南方及山东炼厂大范围跌价,但预计难以有效刺激下游需求热情,贸易商对后市观望情绪加剧,多会选择按需拿货为主。总体来看,7月份市场仍面临下行压力,但预计下调幅度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