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米、鄯善、丘陵,是吐哈油田主力老油区,大多属于低渗或特低渗油藏。历经20年的开发,这些油区基本已处于中高含水期,采出程度高,剩余油分布复杂,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难度大。特别是在长期注水的情况下,注水压力增高、难度加大、效果变差,导致自然递减率长期居高不下。
为解决注水井欠注问题,提高水驱效率,2012年年初,吐哈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与温米采油厂确定攻关课题,携手开展酸碱复合驱技术研发。经过室内反复实验后,技术人员确定在温西10—38井进行酸碱复合驱先导试验。
就像中医一样,吐哈油田科技人员通过酸液和碱液在千米地层发生反应,调理注水井“胃口”,增加注水量。截至10月13日,酸碱复合驱新技术已在吐哈盆地现场应用21井次,平均单井日增注17立方米,注水压力降低5.2兆帕。
温米采油厂和工程技术研究院,与施工单位井下技术作业公司的技术人员交底具体施工细节,明确了施工材料准备、现场配液和施工方案。4月27日,吐哈油田首例酸碱复合驱先导试验在温西10—38井现场进行,施工取得一次成功。技术改造后,温西10—38井“胃口”变好,降压增注效果明显,注水压力由解堵前的22.5兆帕下降至11兆帕,注水量由每日20立方米上升至50立方米。
与常规酸化解堵技术相比,酸碱复合驱技术不但可利用酸液清除无机堵塞物,利用碱液清除有机堵塞物,而且巧妙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的高温和生成的气体,从而实现混合气驱和热采作用。工程技术研究院技术人员介绍,碱液的应用,减少了单独注入酸液带来残酸和二次沉淀的出现,有利于延长解堵增注有效期,破解老油区“酸化解堵次数越多,效果越来越差,有效期越来越短”的难题。
截至目前,酸碱复合驱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吐哈油田各个油区。在温米油区应用15井次,施工一口成功一口,口口增注有效,平均单井每日增注21.6立方米,注水压力平均单井降低8.6兆帕。其中两口井以前存在的多次酸化无效、长期欠注的问题,被酸碱复合驱技术破解。
在三塘湖油区,这项技术的现场施工也取得较好效果。湖42—7井施工后日注水量从9立方米上升到25立方米。
目前,吐哈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正在论证酸碱复合驱扩大应用方案,以期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上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