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市场担忧全球原油供大于求,国际油价3日大跌并拖累大宗商品集体走软。多家机构指出,大宗商品下跌对全球经济难以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一些商品遭遇抛售不是增长疲软的信号,大宗商品价格也不大可能影响货币政策等重要经济政策路径。
原油供需持续失衡
近期全球经济低迷导致需求疲软,而石油产量同时增加,供需继续失衡是国际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截至3日收盘,9月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价下跌5.15%至每桶49.52美元,创7月6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也是1月29日以来最低价格。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割的原油期价下跌4.14%至每桶45.17美元,距3月触及的六年低点仅差2美元。
易信中国区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灏指出,因市场担忧全球原油供大于求的处境恶化,加上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不明朗,部分新兴经济体制造业活动放缓,加剧了商品市场的抛售行为。
市场预期欧佩克7月石油产量较6月继续增加。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的报告认为,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国增产的影响,欧佩克6月原油日均产量达3170万桶,增加34万桶,为三年来高点。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7月30日表示,欧佩克不准备减产。欧佩克6月的部长级会议决定维持日均3000万桶产量限额不变。市场预期,未来对伊朗的制裁取消后,伊朗原油出口量将大幅提高。美国油田技术服务公司贝克休斯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油价持续走低,上一周美国运营的油田钻井数量却出现上升,近期供应可能增加。
瑞银财富管理分析师Giovanni Staunovo表示,是一系列因素而不是单一因素引发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下挫,这使得大宗商品的总体波动性得到抑制,建议投资者目前不要配置任何多元化大宗商品指数。原油市场尚未达到再平衡、美国即将升息、近期气候风险消退等因素导致在建仓大宗商品前需要克服的阻力太多。
难以影响货币政策
瑞银财富管理策略师Kiran Ganesh强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并不意味着全球增长趋弱。下跌是源于美元走强和部分地区股市波动,同时供应增加打击了石油市场,加息预期则损及贵金属。大宗商品遭遇抛售不是增长疲软的信号,全球经济仍将保持增长。
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也不大可能导致大多数经济体的央行改变政策路径。美国薪资水平日益增长,劳动力成本占通胀的60%,商品价格仅占10%至15%。瑞银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开始加息。受大宗商品价格大跌冲击的一个国家是澳大利亚。由于铁矿石价格大跌,该国贸易状况日渐恶化,这将促使其央行采取更为宽松的政策。尽管油价下跌,但美国高收益信用债仍具吸引力,其价格已体现了能源板块的违约风险。在美国高收益信用债市场中,能源行业占比约为14%。
在资产组合中,瑞银认为,投资者应青睐商品相关股票而非大宗商品本身。后者表现出高波动性和低回报,持有它们需要付出“转仓”成本。与大宗商品挂钩的股票能产生现金流。过去3年以来,直接投资大宗商品的复合年回报率为-10%。相比之下,材料和能源股票板块的回报率分别为4%及2%。股票的波动性稍高,但在这种情况下似乎能提供更好的回报。在股票配置中,该机构加码能源板块。分地区而言,该机构看好欧元区和日本的股票,不看好英国和新兴市场。欧元区和日本股票将从低油价中受益。欧元区石油有97%来自进口,而日本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与之相似。许多新兴市场是大宗商品的净出口国,企业盈利预计将受到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