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上周已下调来油价预期,认为2016年油价平均价格将保持在60美元以下。
美国原油价格跌破40美元,创下2009年来新低,越来越多的人担忧油价将长期保持低位。
油服公司贝克休斯公布美国最新钻井平台数量后,油价应声下跌。根据贝克休斯统计,美国石油钻井平台数本周再度增加2个,为连续第五周增加,至674个。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近期下调人民币汇率以及美联储加息的消息,引发了对于中国经济硬着路的担忧,市场认为原油需求将持续疲软,原油供应过剩加剧。
原油投资者和分析师曾在年初时预测油价会在2015下半年上涨,但现在看来新一轮的油价下跌将会持续到明年或者是2017年。美国政府上周已下调未来油价预期,认为2016年油价平均价格将保持在60美元以下。
新一轮油价下跌使得能源股跳水,全球市场指数承压,让投资者感到不安。一些人担心能源价格的下跌表明全球经济增长正在放缓,而更便宜的进口成本则已经在一些地区引发了低通胀的担忧。
争夺原油定价权,中国原油贸易巨头崛起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经济放缓导致需求减弱是这次油价下跌的重要原因。但随着油价的下跌,供应过剩导致卖方市场竞争加剧,中国作为买方,正从价格接受者逐渐向定价者转变。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联合石油公司(联合石油)与中国国际联合石油化工公司(联合石化),这两大国有石油贸易巨头经常主导着每日的交易,数量超过由西方大油企经手交易的数量。它们取代壳牌石油或维多等顶级交易商,成为主宰迪拜油市的后起之秀。
报道称,为了争夺亚洲地区原油指标的控制权,两大巨头的交易十分积极,联合石油的大规模买盘承接了联合石化的卖盘,推动亚洲市场的中东原油价节节攀升,而此时其它品级原油的价格则因为全球市场供应过剩而备受打压。
以联合石化为例。由于母公司、亚洲最大炼油企业中石化每日加工的480万桶油中有近80%来自进口,其中超过一半参照迪拜原油价格,联合石化一心想着让油价保持在低位。
“这种情况肯定会发生——因为中国贸易商越来越熟悉全球贸易机制,在这些机制中的实力日益增强,他们也越来越愿意适应这些机制,学着加以利用为自己争取利益,” 咨询公司中国问题主管迈克·马田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石油供应安全方面,中国越来越看重的问题是能否成为定价者,并参与到全球整个的供应链中来。”
美国能源公司影响有限,正努力完成自我重塑
《经济学人》曾发文章表示,上轮油价下跌主要是中东产油国与美国页岩油商的战争。那么在这轮油价暴跌中,美国的能源公司的影响是否真如外界所说面临大波的破产和兼并、收购?
在去年一轮的油价暴跌中,投资者预测会在美国能源行业中引发一波破产和收购。但许多美国的能源企业通过从投资者中筹集基金,降低成本和专注于生产效率最高的钻井生产,从而避免了大规模的破产。
“在美国能源公司中,你并没有看到巨大的痛苦。”约翰·汉考克金融服务公司总经理亚当·韦斯在接受《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采访时说。越来越多的分析师认为油价长期处在低位,能源公司需要减少投资已促使产量下降。
“油价跌到40美元以下真的抑制了生产活动,能源公司应该抑制资本投入,随着时间推移完成自我重塑。”韦斯说,“能源公司要有油价会在低位持续更长时间的想法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国际市场有赢家,也有输家
对于其他石油进口国来说,例如欧洲、日本、印度和土耳其等国家,因为国际油价下跌带来油品消费支出的节省,这些国家正在享受油价下跌带来的意外之财。《华尔街日报》指出,油价带来的节省很有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消费。“现在对于消费者来说能看到的,油价下跌可能促使消费者更多消费,但他们也有可能因担心油价不会持续下跌而用于储蓄。”RBC财富管理公司副主席詹妮尔·纳尔逊说。
但对于石油生产国来说,油价的再次暴跌可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委内瑞拉违约担保成本已升至历史新高,彭博调查的12位分析师的预估中值显示,委内瑞拉2015年的平均通胀率或高达86%,较去年的57%大幅扩张。
去年,油价崩溃令委内瑞拉原油收入大跌,削减了该国进口基本用品的能力,从而造成货物短缺,推高了国内商品价格,令货币对内贬值。目前,在委内瑞拉的咖啡馆里,面值两块钱的纸币正被当作餐巾使用,因为纸币比纸巾更便宜。彭博社的报道认为委内瑞拉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一个破产的产油国。
除此之外,俄罗斯的经济也遭受打击。卢布兑美元持续贬值,创下今年2月份以来新低。俄罗斯最大石油生产公司Rosneft的股价则已比今年最高点下跌16%。
作为传统产油国组织,欧佩克为了与美国页岩油争夺市场,拉开上轮油价下跌的序幕。然而随着油价再次暴跌,欧佩克各个国家维持石油市场份额的成本也越来越大。
沙特的赤字规模也创三十年来最高。Petromatrix GmbH称,全速产油的计划是一个“战略性错误”。 RBC 资本市场分析师克里斯托弗·隆尼Christopher Louney称,一些OPEC成员国可能开始反思这种代价是否值得。“如果油价明年中期没有反弹,那么届时就会有问题出现:这个策略值得吗,未来需要改变策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