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企业 » 中海油要闻 » 正文

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积极推进物探装备国产化

日期:2015-09-11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国际石油网

2015
09/11
18:1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海油 中海油服 物探事业部

9月2日,在中海油物探事业部,科研人员对“海燕”进行了最后的检测和调试,为俄罗斯的出口订单做准备,这将有望成为油服自主物探装备出口海外的“第一单”。

为打破长期依赖外国设备对物探作业的限制,中海油服经过十余年的研发,形成了由“海亮”拖缆地震采集系统、“海燕”拖缆控制与定位系统、“海途”综合导航系统组成的成套高精度地震勘探装备技术体系,部分成果取代进口设备,应用于生产。

破进口设备深度限制

长期以来,国际物探公司垄断物探装备和技术市场,对出口中国的物探装备深度方面采取技术限制,使设备无法满足斜缆、宽频、深水等采集作业需求,影响地质资料成像质量。同时,进口昂贵的设备,使公司在海外市场竞争中价格处于劣势,限制海外业务拓展。

从2002年开始,中海油服启动了自主物探装备研发。从原理样机、试验样机到工程样机、产品定型样机,经过十余年的探索,“海亮”拖缆地震采集系统以及“海燕”拖缆控制与定位系统日趋成熟,并且成功突破了采集深度的限制,作业深度达到100米,打破了进口设备的限制。

为确保自主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科研人员从硬件、软件、流程等方面着手,制订和完善相关产品制造规范及标准,同时以科学的技术和手段进行严格测试,各项指标达到甚至超过进口设备的水平,满足海上恶劣环境的作业要求。

“CT”成像更清晰

物探人员常把物探作业比作“给地球做CT”,其成像清晰与否,采集设备和系统至关重要。

根据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减小了“海亮”电缆道间距,以获得更高的采集精准度,从而提高成像质量。而道间距缩短意味着单位时间内传输数据成倍增加,科研人员在硬件上下功夫,加快水下电缆的数据传输速度,优化硬件的计算处理程序,提高数据存储效率。

同时,作为物探装备体系的“大脑”,“海途”综合导航系统依靠GPS系统、水下声学测距网络等多种手段,实现精确的地震采集定位。为保证质量,科研人员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和软件,实时进行高精度的炮点响炮和坐标解算,满足成像需求。

国产装备逐步应用

随着三套自主地震采集系统的日趋成熟,2009年起,“海亮”系统装配“滨海521”工程勘察船,先后在渤海和东海完成了数十个井场的工程地震采集作业,获得大量合格的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2012年开始装配在“滨海512”等物探船,进行深缆、斜缆等二维采集和高密度三维采集,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海燕”水鸟在“海洋石油720”、“南海502”等物探船的生产应用获得较好效果的同时,单鸟成本比进口水鸟低37%,维修费用和周期皆比进口水鸟有较大优势。今年以来,公司积极推动“海燕”水鸟在各物探船队的广泛应用,实现降本增效。

从2013年起,“海途”系统多次在“滨海511”、“南海502”等物探船进行搭载试验,今年5月份成功进行二维地震采集试生产作业。试验结果表明,自主导航系统在炮点预测、坐标解算精度等方面已达到进口的同类系统水平,甚至更优。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