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科技奖颁发现场,记者见到了前来领奖的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总工程师兼石化院院长蔺爱国。石化院自主研发的国IV汽油升级技术,让油品变得更加清洁,为治理雾霾做出了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国人民面前塑造了“科技中石油”的良好形象。
围绕科技创新在重塑中国石油良好形象中的重要作用,石化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引领炼化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等问题,记者采访了蔺爱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形象力。重塑中国石油良好形象,必须大力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和高端创新。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石油面对长期低油价,调整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石化院作为集团公司下游唯一直属科研单位,必须在重塑中国石油良好形象中站前排、当先锋,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引领炼化技术重大创新和转型升级。”蔺爱国开门见山。
在谈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时,蔺爱国说:“集团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主营业务战略驱动、发展目标导向、顶层设计’。通过设立重大科技专项,统一组织和顶层设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重点突破;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搭建高水平炼化科技平台;炼化企业积极主动应用自主创新技术。这些举措,大大加快了科技创新和应用速度。”
多年来,石化院按照集团公司党组“一部三中心”的定位,坚持“四个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即紧密结合炼化业务发展需要开展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炼化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开发新产品、紧密结合炼化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做好技术服务、紧密结合集团公司和部门需求做好决策支持。每年设立一个1号工程,加快科技创新,一批重大成果在企业应用,为炼化业务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二五”期间,炼化自主创新从弱到强,技术服务覆盖集团公司海内外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大型炼化成套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经过石化院、寰球工程公司、工程建设公司以及相关炼化企业的共同努力,自主开发了大型炼厂成套技术、大型乙烯成套技术、大型合成氨/尿素成套技术、PTA成套技术,补齐了炼化技术最大的短板,扭转了炼化大型成套技术全部依赖引进的格局。二是自主研发了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炼化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推广应用。国IV汽油质量升级成套技术一次性在20套装置应用,有力地支持了国家油品质量升级工程和“大气污染行动防治计划”的实施,为重塑中国石油良好形象做出了贡献。三是炼化主要催化剂实现自主研发,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在54家炼化企业111套工业装置应用。特别是催化裂化催化剂成功进入美国、新加坡等海外市场,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渣油加氢催化剂在大连西太实现应用,标志着炼油系列催化剂全面开发成功。化工方面,聚烯烃催化剂开发应用实现零的突破。由于炼化主要催化剂自主开发成功,迫使国外催化剂大幅降价,大大促进了企业降本增效。四是高附加值化工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近3年开发了200余个牌号、230余万吨高附加值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新产品,在化工产品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石化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3项,是‘十一五’期间的2倍,申请专利1000多件,增长135%。”说到这些科研成果,蔺爱国非常自豪。
谈到今后的发展思路和目标,蔺爱国坚定地说:“‘十三五’期间,炼化科技要继续坚持‘四个紧密结合’,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发挥整体优势,继续保持在清洁汽柴油、催化裂化等炼油催化剂等优势领域的技术优势;重点突破劣质重油加工、千万吨级大型炼厂优化、高附加值合成树脂新产品等赶超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超前布局新一代高性能催化材料、基于分子管理的智能化炼化生产等前沿技术。”2016年,石化院把化工新产品开发作为1号工程,继续坚持“产销研用管”五位一体的攻关模式和“体系化、平台化、系列化、定制化”原则,实现增效5亿元;抓好国Ⅴ汽油、柴油等重大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抓好清洁油品生产成套技术的升级等重点项目研发;继续加强技术服务工作;加强前瞻性、基础性研究,不断开拓创新,引领炼化业务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