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在新型锻铣扩眼工艺的助力下,江苏油田矿开13井磨出新井眼,不仅成功上返开采新层系,而且扩眼直径达280毫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井口,那汩汩而流的高品质硝水,让寒冬期的人们不禁为之振奋。
这是继苏盐12井之后,江苏油田非烃类修井工艺再次成为盐硝资源高效开发的有力支撑,标志着江苏油田修井工艺正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求生存,迈出非烃类特殊修井第一步
非烃类生产是该油田近年来的新兴产业,由于盐、硝资源开发的特殊性,其相关的修井配套工艺无论在油田,还是在国家行业领域,都属于稀缺技术。
目前,该油田共有采卤井组14对、单井2口;采硝井组13对、单井9口。随着开发深入,这些井组不仅需要常规的解堵解卡等维护技术保障,还需要套管整形治理、锻铣扩眼、增产增效等特殊修井技术服务。
对油田修井工艺而言,这既是一个技术空白点,也是一个效益增长点。在当前井下作业量大幅缩减的情况下,非烃类修井项目无疑是个难得的潜在市场。
然而,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能不能拿下这个市场,要看自身有没有过硬的技术和敢于挑战的勇气。
“对修井工艺来说,求生存就是要靠手艺吃饭,不会干的活要用心琢磨干,不敢干的活要有胆量拿下来,不好干的活要花功夫干漂亮,这样才能形成口碑效应,在极寒期闯出一条生路。”井下作业处副处长叶红说道。
2015年下半年,井下作业处成立了《非烃类井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针对非烃类修井工艺的施工特点和技术难度,开展相关专用工具研究以及施工标准制定。
创新工艺,打开套管与芒硝之间的“铜墙铁壁”
科研小组紧密围绕生产难题开展攻关,最紧迫的就是两口老盐井的修复难题。苏盐12井停产长达3年,矿开13井停产将近1年,急需上返新层恢复活力。然而,由于盐井和油井在地质情况和开采方式等方面的诸多不同,常规的射孔开层方式成为技术“短板”。
对于盐井来说,需要裸露的芒硝段更长,溶解面积更大,这样采出的硝水品质才会更好。甲方希望通过锻铣作业的方式,磨通套管,并扩大井眼直径,尽可能提升资源价值。
这对修井工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为这不仅是锻铣工艺首次在盐井试用,而且锻铣的深度、长度以及扩眼的内径都远远超过油井的工艺技术标准。
如何让老工艺在新领域焕发出新魅力?井下作业处创新工艺,尝试用锻铣作业来代替射孔打开套管与芒硝之间的“铜墙铁壁”,开辟更宽敞的开采路径。
“在作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小心拿捏施工强度与施工稳定性之间的分寸,在磨铣过程中,既要有足够的穿透力,又要保证磨而不断;在扩眼过程中,既要有足够深的内探直径,又要保证全过程不堵不垮。”对工艺设计思路,井下作业处工艺所副所长钱红彬说道。
为了让扩眼的直径更深,技术人员优选了“高强度、可调节、单柱塞加压式”刀具,刀口尺寸不仅可根据井下情况调换,而且结构更加紧凑,耐磨性更高。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可靠,技术人员还开展各项试验,采用低转速施工参数,保证锻铣刀具在井下顺利攻克“堡垒”的同时,又不容易被压力折断。
拿下新的修井市场,创多项施工纪录
在淮安市赵集镇的盐卤矿区,井下作业处大修三队开展了艰辛的修井之旅。
施工目标是一组看似“高不可攀”的数字:苏盐12井的锻铣长度4.8米,扩眼直径280毫米,矿开13井的锻铣长度更是长达16米。对修井人来说,每一步都在挑战新高度。
“施工的质量决定着我们今后的工作量,能否达到施工目标,对我们来说就是能否打出非烃类修井工艺的品牌和市场。”大修三队队长王俊说道。
为了拿下新的修井市场,似乎什么困难对修井人来说都不是困难。施工地方偏远没有居住地,大家就住在临时搭建的铁皮房里;施工过程需要连续不能间断,大家就二十四小时轮班不间歇;施工工序复杂没有经验,工艺所和大修三队的技术人员就紧盯在井口,做好风险防范。
在矿开13井的施工期间,历经世纪寒潮,历经春节假期,然而,不论是风霜雨雪,还是白天黑夜,修井人都始终坚守岗位,坚守职责。
在新春来临之际,矿开13井也历经寒冬开出新的“枝丫”。井下作业处更因此创造了新的施工纪录:将锻铣长度扩大到16米,刷新江苏油田域内施工纪录;扩眼直径280毫米,全程不卡不堵,成功率100%。
“这两口井的施工既开辟了新的技术领域,又锻炼了队伍。下步,我们还将根据非烃类井的施工要求和特点开展研究,使非烃类修井工艺系列化,为油田多元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叶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