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单井注水13.63万方,井组注水5.48万方,注水增油5.21万吨,增效833.6万元。”近日,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开发研究所技术员任科兴奋的看着注水工作组一季度的成绩单。
和注水开发不同,技术员黄米娜就没那么幸运了,他所负责的注气工作量今年全部停止。去年,该厂注气还干的“风风火火”,工作成绩也非常显眼,增油11.05万吨,今年却在大幅压减工作量的大环境下,被全部叫停。
不单注气有这样的遭遇,储改、大修等大型措施也难逃工作量锐减的命运。
为什么其他措施生意萧条,而注水开发却唱反调,工作量不减,这背后有什么“秘密”?
很快,笔者在该厂2016年效益评估报告里找到答案。2015年,注水吨油成本48元,与注气、措施对比,盈利空间相对较大,因此今年按照正常潜力进行部署。
有了“尚方宝剑”,就难怪注水一反常态。毋庸置疑,注水开发确实可以不受工作量压减的影响,但是并非完全“置身事外”。
市场进入寒冬,注水是低油价下开发的首选,但注水并没有“膨胀”。该厂树立“创效增效”的开发理念,在注水开发的各个环节主动作为,有效减低注水成本,尽可能对注水吨油成本“瘦身”。
为实现效益开发,该厂把精细注水开发作为控本增效的核心工作来抓,运用定量设计注水参数,优化存量提时效,有效减少无效注水量,将“无效”变有效。“一季度,我们累计优化注水20井次,增效95万元。”采油三厂该厂开发研究所所长程洪说。
同时,该厂还在管理上做降本增效文章,通过整合市场,优化组织运行,提高注水管网覆盖率,科学扩大注水规模,努力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增效。
“管网覆盖率高,不仅可以提升注视效率,而且可以节约倒运费用。”生产运行科副科长刘毅笑着说。
据了解,该厂下步将通过高效注水替油井快注快采、强注强采,使无效变有效,最大限度释放效益井合理产能,并加强对优势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高效再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