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报道,不愿透露姓名知情人士称,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部分,中国计划将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合并为一家集团。知情人士称,此事在正式宣布前也可能存在变数。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化集团,英文简称Sinochem Group)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历史上曾为中国最大的外贸企业。现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总部设在北京。中化集团主业分布在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领域,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
中化集团2015年收入450亿美元,控股8家A股上市公司,9家海外企业。中化集团控股中化国际、中化化肥、中国金茂等多家上市公司,是远东宏信的第一大股东。
中化集团的能源布局
面对油气行业周期性低谷的严峻挑战,作为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的中化集团,加快向石油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数据显示,2015年中化能源业务全年经营量达到1.4亿吨。截至目前,中化集团拥有加油站逾900座。发展炼油业务、扩张炼油与销售网络是中化集团能源战略的重要一步。
中化集团从事石油业务经营已有60多年历史,公司能源业务由油气勘探开发、石油贸易、石油炼制、仓储物流和分销零售等板块组成。近十多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加快向石油产业上下游延伸,近几年更是组建上游勘探公司,储备相关人才。公司正在朝一家具有国际化特色、产业链完整、营销服务能力突出的大型能源企业发展。
此次合并如果成真,将极大的提升未来公司在炼化及石油全产业链的竞争能力,甚至在下游炼化技术上有直接和中石化竞争的实力,让中国“第四桶油”名副其实。
同时,两家公司的合并将开创石油行业大型央企合并的先例,为以后其它公司合并提供范本。当然,作为国家石油公司,合并后将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消息公布后,中化系概念股集体拉升,中化国际大涨9%,扬农化工、江山股份、英特集团均现拉升。中化化肥在香港一度升5%。
今年以来,央企重组整合案例接连涌现。随着宝钢和武钢重组方案落地,目前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数量已由2003年的196家降至103家。此前,国资委公开表示,仍有几组央企重组整合案例还在酝酿中,预计央企总数在年底前有望减至100家以内。
《证券日报》援引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金鑫称,随着央企重组案例的加速推进,央企数量减至100家以内可以说是确定的事,但100家显然不是下限,更多的重组案例同样有可能发生。
中化集团改革之路
目前,中化集团的主营业务涵盖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领域,是全球500强企业,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最大的农业投入品一体化经营企业。
数据显示,18年间,中化集团总资产、净资产分别净增7.9倍和21倍;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净增5.1倍;利润总额站上百亿元台阶,净增12.4倍,2015年以总营收806.35亿美元位列105位。
早在去年10月,中化已经启动了改革重组。按照此前的规划,2016年初至年中,工作小组将牵头成立中化深化国企改革整体方案(讨论稿),相关二级单位、职能部门形成各自专项工作方案(讨论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和履行相关内外部审批程序后推进实施。
今年1月,宁高宁告别中粮,调任中化集团董事长,随后便开始参与了中化改革方案的拟订及实施。仅从子公司数量来说,中化旗下有大大小小300多家机构,集团环节在2009年股份制改造后迟迟未能整体上市。
中国化工的海外并购
2004年5月,中国化工在完成旗下所有公司的整合后,正式以集团形式成立。此后,制订了以海外收购为主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今年2月,中国化工集团宣布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化和种子公司先正达。
2005年10月以约1.5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的塑料生产商Qenos。
2006年1月,中国化工旗下企业中国蓝星总公司收购全球第二大蛋氨酸生产企业——法国安迪苏公司100%的股权,成为中资在法国工业领域的最大并购案。
2006年10月,中国蓝星全资收购法国罗地亚集团有机硅及硫化物业务项目。凭借此次收购,蓝星集团将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能力提升至每年42万吨,跃居世界第三大有机硅单体制造商。
2011年10月,中国化工全资子公司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成功收购全球第七大农药生产商——ADAMA 60%的股权,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农药生产和经销商。
2016年1月,中国化工联合汉德资本、国新国际以9.25亿欧元(约66.3亿元人民币)收购加拿大Onex基金拥有的德国橡塑化机制造商克劳斯玛菲集团100%股权,这是迄今中国在德国最大一笔的投资。
通过国际并购,中国化工获得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国际知名品牌以及全球营销网络,特别是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解决了蛋氨酸、有机硅深加工等核心技术。短短10多年时间,中国化工迅速发展成为一家在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化工装备等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财富50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