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虽然累,可心里舒服,因为体现了多劳多得,而且钱也比从前挣得多……”吉林
油田红岗采油厂采油三队二号井组班长王达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王达2015年7月开始承包二号井组。之前他所在井组有12个人,而今只有5个人,人员少一半,工作质量不但没降,而且各项主要开发指标名列前茅。
改革3年,红岗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员工有什么获得感?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
改革,增强了员工管理意识
2014年,这个厂以深化绩效改革为突破口,在采油、作业、集输系统进行全方位试点改革,从“发工资”到“挣工资”,一线员工的效益意识、管理意识逐步增强。
在采油系统,以产量和费用为主要指标,全厂96个采油井组全面推行经营承包改革,通过“钱数”改“系数”,承包人的承包奖由“固定收入”变为“变动收入”;通过管理责任下移,实现了由“看管式”向“经营管理式”的转变,员工真正当家做主。
作业系统,由原采油厂考核作业班组变为采油厂考核作业队,将10个采油队划分为6个作业区域,分别按免修期折算月度维护性标准井次,用不正常井影响产油量做评价标准,从作业标准井次、单井次作业费用两方面进行绩效考核。
集输系统,对3个油气处理站201人采取驻岗制和巡检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由过去“分工过细、管理单元过小”向“大工种、大岗位”转变。
在试点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16年,这个厂在所有基层队中推行经营承包。他们把各基层单位作为单独管理单元,在合规管理的前提下,给予基层充分的管理权限,力求通过改革,把基层干部的管理压力转化成经营动力,实现责、权、利的统一;把基层员工的工作压力转化成创效动力,调动员工自主经营的主动性、积极性。
改革,转变了员工固有观念
“我们的改革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疗法,而是采油、作业、集输、后勤等一体化考虑,同时配套实施劳动组织形式优化、精细量化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让改革变成一种深刻的变革。”这个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厂食堂,记者见到了44岁的面点师傅金霞。她是2015年4月从油气处理一站注水岗转岗过来的。她说:“刚转岗时,我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心理调整不过来。为避开同事的目光,我早上4点就上班。后来我意识到,与其抱残守缺看不到未来,不如先行一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现在听到大家夸我做的面食好吃,我也慢慢自信起来。”现在她从后厨走到前台,开始面带笑容为大家打饭了。
厂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实施采油、集输系统改革,共优化出224名员工,有效补充了长庆劳务输出、清退外雇工和作业一线增加人员的缺口,盘活了人力资源,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做到了控二线、保一线。同时,采油队、油气处理站通过改革,在册不在岗的富余人员得到显现,推动了清理在册不在岗人员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改革,让员工有了紧迫感
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政策,在激发岗位员工工作热情的同时,更增强了员工的紧迫感。员工主动学习技术、参与管理,责任心明显增强。数据表明,采油、集输系统在人员普遍减少、工作量相应增加的情况下,各项工作水平均有所提高。
油气处理一站站长赵文辉说,这个站从87人精减到53人后,员工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因为大家意识到,今天岗位不努力,明天就得努力找岗位,危机意识明显增强。
卸油和掺输班班长孙志强表示:“从前我只负责本班组业务。实行大工种、大岗位后,我除了参加单位的集中培训外,还和同事之间互帮互学。无论哪个岗位有问题,我都能帮助协调处理。”
3年改革,红岗采油厂的成绩单有目共睹。再过3年,如何啃下硬骨头,红岗人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