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新(右一)为井站员工讲解操作原理。
岗位素描
信息化工程师:
他们将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打破传统管理方式壁垒,带领气田走进“互联网+”时代。
2月28日,春寒料峭。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灯影组气藏北6集气站建设现场,付新和同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新井投产前信息化系统的最后一次检查确认工作,核对83个仪表、变送器与远传数据是否一致,检查12个执行机构控制是否到位……现场只见几个“红工衣”来回穿梭在仪控房与生产流程之间,不知疲倦。
从2012年年底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龙王庙组气藏第一口发现井磨溪8井投产开始,付新在这片543.97平方公里土地上一干就是4年。每个新井投产的信息化系统调试,他都必到现场。“到了现场,才能放下心来。”付新总是这样说。
付新是西南油气田川中油气矿磨溪开发项目部生产调控中心主任,主要负责数字化气田建设开发和生产运行管理工作。接手工作的短短4年间,他已成长为数字化气田的“大管家”,不是在建设现场,就是在出差的路上,曾来回奔走西南地区多家单位30余次、采集整理系统数据400多万条,确保数据采集工作保质保量,仅用一年零四个月完成了30座站场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和数字化管理平台18个子系统的搭建工作。2015年,他被评为西南油气田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2016年荣获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烫手的山芋’也要有人接,接过来就没想过退缩。”付新坦言。作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油气田开发博士的他,主动承担西南油气田首个高度整合气藏、井筒、地面管理系统建设开发任务。为建成“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数字化气田生产管理平台,不知有多少个日夜是用汗水和心血“熬”出来的。
在龙王庙集气总站施工作业期间,恰逢雨季,为保证井站投产,付新协调组织施工单位加班加点进行电缆沟开挖作业。突然下起雨来,看见工人们纷纷到雨棚避雨,付新急了,拿起铁锹跳入沟渠挖沟,钻井靴踩在泥浆里,稀泥直往靴子里灌。“大家加油干!”工人们见状,也冒雨大干起来。从那时起,“付铁人”的名字不胫而走。
“整个人如同机器般连轴转。”这句话是付新在龙王庙组气藏上产建设期间的真实写照。2013年10月,在磨溪12井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付新高烧不退、咳嗽不断,可是他只是在附近药店打了退烧针,开了感冒药,又返回现场与承包商一起投入到新井建设中。“新哥真是好样的,带着重病跟我们又是一通宵。”亚太摩尔的技术员刘江涛说,“这么拼,我们都有些吃不消。”
去年年底,龙王庙组气藏全面投产。紧接着,付新又全身心投入到灯影组气藏数字化气田开发建设中。
徒弟曾忱问:“师傅,这么拼命值吗?数字化管理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实现?”
付新笑着说:“值!建设智慧气田,我们永远都在前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