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石化公司为提高冬储煤存储量,11月份以来,提库存车辆到达多,再海运煤炭火车运输初次进场需要单独存放、二化原料煤炭由汽运改火车运输进一步增加了火车运量、二化动力煤与原料煤一个接卸系统等,造成装运
原煤的路车厂内积压严重,煤车进厂、接卸、排空、出厂等遭遇了极大困难,运输煤炭的铁路路车厂内停时延长,延时费以每天万元的速率急剧攀升。
“一定要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积极主动工作的行动上,攻坚克难,确保原煤进厂万无一失,确保煤车路车延时费在可控范围之内。”面对困难,齐鲁石化储运厂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明确要求。
“服务是我们的职责”
原料煤和动力煤铁运进厂量大增,热电、总库、二化三个区域同时作业,点多、线长、面广、作业环节分散,再加上人员紧张等,诸多矛盾在储运厂开始逐渐显现。
“再困难,也不能影响生产,为生产服好务是我们的职责。”储运厂厂长孟庆立要求各单位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问题内部消化,在原料进厂问题上不能打任何折扣。
以问题为导向,以变应变,优化乙烯铁路运输组织,固化“先到先卸”、“一条龙”和“一批一排”等作业模式,重点抓进出厂交接、站企结合部和总库区域三个关键环节的管理。统筹乙烯与二化专用线整体作业平衡,重点关注二化原料煤全部改为铁运进厂后的生产组织,做好东风站与湖田站进厂的平衡,持续压减路车停时。针对国家铁路总公司体制改革及铁运新形势变化,进一步理顺与铁路对口管理部门的工作联系、协调机制,为提升铁路进出厂效率创造条件。面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厂部、厂党委达成共识,思想高度统一。
“调度系统要从强化信息预报及取送车管理入手,优化作业计划。加强与国铁和公司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及时掌握煤炭到达预报信息和煤炭质量信息,在煤车到达东风站后,及时进行原料进厂的计划编排。”储运厂主管安全生产副厂长耿华在早会上,对原煤进厂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安排已成了每天的例行工作。
“生产任务就是命令”
“11月3日,物装中心预报有300多车原煤集中到达二化区域。”生产任务就是命令,具体负责二化原煤铁运进厂的储运厂运行车间接到生产指令后,不等不靠,立即组织管理人员、行车调度研讨煤炭接卸发车的临时会议,制定接卸车方案及应急预案。
“这是自2013年二化铁路线开通以来,单次进厂最多的一次。大家认真分析讨论一下车列进厂时间及原料煤和动力煤混编情况,抓紧制定一个铁运对卸生产组织方案。”车间主任彭建田召集车间行车调度、乘务、调车等岗位骨干人员进行研讨,制定应急方案。
为保证安全生产,车间领导带班作业,靠前指挥,积极协调;车间管理人员加强值班,深入作业现场,检查、指导生产作业;车间调度积极主动与各方协调沟通,掌握进厂车辆与翻车机卸车进度,合理安排作业,加快现场煤炭卸车进度,提升生产组织效率;班组职工充分发挥运行车间“能打硬仗”的光荣传统,通力合作,日夜奋战,截止11月5日,不到三天时间实现接车248辆、卸车201辆、发车191辆,有效的缓解了煤炭积压。
11月5日这天,在总库、热电两个区域,煤车同时在源源不断的进厂对卸。经过一天一夜的努力,三个区域合计铁运进厂原煤511车、对卸357车,创近年来单日铁运进厂对卸最高记录。
“先干完活再说”
在铁路优化的推进中,该厂铁路系统干部职工不推诿、不扯皮,做到了工作激情不减、工作标准不降、目标任务不变,坚决把“严、细、实”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面对室外作业安全系数低、生产作业量大等诸多困难,他们坚持“不降低工作标准,不让车等人,不出现车辆错检和漏检,不出现信息录入错误,不出现不设铁鞋或撤铁鞋不及时,不出现因整备不到位而造成扣车”的“六不”工作原则,全力确保原煤铁运进厂,提出决不在自己工作环节出现任何问题。
11月21日下午4点,储运厂机务车间调车长王治国接班后,就接到热电煤槽对卸煤车的调度指令。王治国他们接班后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直到晚上18点20分工作才告一段落。
“晚点吃饭没什么,还是先干完活再说。” 已过了饭点一个多小时的王治国和他的同事们赶紧到食堂打饭吃饭,以迎接下一批作业计划的到来。
“不及时运进、对卸、排空、编组出厂,路车使用费将会翻倍增长。” 21日这天,有6个专列410车原煤作业计划在等待着王治国他们去完成。
“今天晚上预告煤车到达的比较多,车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晚上,机务车间党支部书记张怀东沿着铁路线,步行近两公里,来到热电煤槽查看对卸情况。他说,越是在这种特殊时刻,党员领导干部越是应该靠在现场,给职工鼓劲,协调解决生产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职工才更有干劲。
“我们可以晚下班,晚吃饭,但决不允许在我们这里耽误作业计划的完成”在现场作业的王治国和他的同事们就是靠着这股劲,确保了煤车进厂、对位、接卸、排空、出厂安全顺畅,一个夜班,他们就对卸了216车合计1.3万多吨原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