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1月18日11:00许,看着最后一桶废脱硫剂全部注入硫磺装置脱硫剂缓冲罐V111中,正在现场指导作业的
金陵石化炼油二部三工区主管刘玉林松了一口气。
今年,由于工艺条件变更,该公司烷基苯厂置换脱硫剂,约200吨本该“废弃”的脱硫剂在该公司的统筹协调下,掺入该公司炼油二部三套脱硫装置的脱硫系统,实现“废物利用”,不仅节约了200多万元购新脱硫剂的费用,还减省了数倍于废脱硫剂价值的环保处置费用。
“新购脱硫剂年均价每吨约11500元,200吨需要费用230多万元,废脱硫剂还值60万元左右。”成本核算员小赵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型计算器,通过脱硫剂的含量及购价等因素,仔细分析新购费用和废脱硫剂价值。同时,若将废脱硫剂作废物处理,不但剩余价值不能利用,而且处理难度大、周期长,吨处置费用甚至数倍于其价值。
因此,该公司设法通过掺炼方式实现废脱硫剂回用,但是要成功掺炼必须解决两个难题:一是废脱硫剂含有一定量硫化氢,现场要做到绝对安全;二是废脱硫剂浓度仅25%,而该工区生产中要求在30%以上,必须保证浓度。
为此,工区充分评价掺炼作业涉及“硫化氢”的风险,制订安全可靠的作业方案和应急措施。作业时,除了相关人员严格按照要求佩戴硫化氢报警仪外,工区主管、技术人员与班组骨干轮流上阵,实施“双人监护”,“钉”紧作业,不间断检测现场“硫化氢”浓度,保障作业绝对安全。同时,技术人员根据废脱硫剂分析数据,制定了一系列可行措施。他们首先将废脱硫剂分批次加入溶剂缓冲罐,减小对系统溶剂溶度的“冲击”。其次,将脱硫塔顶产品比色频次由4小时一次改为2小时一次,加强产品质量监控,防止出现质量事故。此外,在“掺炼”中,对T403、T602、T803溶剂再生塔顶产品提浓,控制溶剂系统浓度在35%以上。
最终,200吨废脱硫剂安全顺利地完成回收,为公司降本增效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