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西北油气田开发技术交流会上获悉,河道
砂油藏治理连续三年取得新突破,自然递减逐年下降,水驱控制程度达81.6%,日增油270余吨。
据了解,河道砂油藏具有注采井网构建难、韵律段注采对应程度低、注入水水窜风险高等特点,是国内难以开发的油藏之一。目前投入开发的8条河道均进入注水开发阶段,地质储量1064万吨。为解决稳产难题,技术人员深化认识,创新注水方式,使难以注进水的河道注进了有效水。
重新刻画注采井网。建立平面线性覆盖、纵向韵律对应的注采井网,解决了河道砂油藏“注不进水”这一难题。AT9河道是典型的“水井注不进、油井采不出”井组,技术人员对井间连通性重新识别、刻画,重建3个井组的注采关系,平均液面从3000米上升1500米,日增油能力25吨。同时,针对纵向储量动用程度不充分,依托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成果,通过层内补孔完善韵律注采关系。
创新实施耦合注水。针对能量亏空严重的特点,创新实施耦合补能控窜注水技术。AT9-13X井组井间连通性好,初期进行温和注水,受效井动液面不升反降,技术人员经过分析,认为高注采比连续注水易造成注入水沿高渗条带水窜,于是实施“油井关井、水井强注”补能控窜,快速补充了地层能量,日增油15吨。
构建能量动态类型。通过对注水量与动静液面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归纳出稳步上升型等6种注水形态,建立注水效果评价图版,指导河道砂油藏对注采参数优化调整。据分析,AT9-5H等9口井河道宽、落差大,井组连通性极差,属于低能低效井,技术人员采取上调注采比、重建井网、上措施改造储层等举措,单井平均日产油由3吨增加到6.7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