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精准定位机采井健康状态,措施作业预计实施五十九井次,累计增油8.5万吨,助力
油井持续保持活力高效增产增效。
该厂从工况、能量、能耗衡量评价油井生产,累计组织旬会、月度会三十余次,评价机采井健康三次。推行注气后顶替稀油,保护管、杆柱,减少腐蚀;应用高纯度制氮机,将氮气纯度提高(97%上升99.9%);继续推广杆式泵配套防异物割缝小筛管;加强作业过程中异物取样和化验,针对异物采取对策;加强生产管理,严格控制交变载荷不超过50KN;应用30CrMoA抽油杆,杆柱耐腐蚀能力提升20%。停机位置保持在上死点,防止关井期间沉降物入泵;三至五天活动一次杆柱,避免长期不生产导致柱塞卡紧。
实施油井健康评价,该厂转变注水思路,开展精细化注水优化沉没度活动。根据液面合理优化泵挂,优化工作制度和机采井工况。控制载荷不超过抽油机额定载荷,累计优化工作制度十三井次;控制交变载荷控制在50KN以内,累计优化工作制度28井次;控制电流不超过电机额定电流,累计优化工作制度九井次,平均单井电流下降8A;泵挂超过三千米油井上提泵挂二百至五百米;上提泵挂十三井次,平均上提三百四十二米。通过抽油机智能化改造及应用变频控制柜,节能降耗。保持机采井各项指标维持正常水平,保障机采井健康状态。
在合理沉没度上,该厂精细研究合理地层流压;通过IPR曲线、流压与井口采液的曲线耦合,寻找供采平衡点,指导工作制度优化,确保系统效率较高运行。累计优化制度一百二十六次,其中上调五十一井次,下调七十五井次,约四十口机采井沉没度明显改善,系统效率提高0.8%。
在系统效率测试,提升指标水平上,该厂定期进行系统效率测试, 每月选井测试,累计测试270余次,覆盖机采生产井数80%以上,重点查找地面设备和井下工具低效环节。加强传动系统维护保养,降低传动损耗;电机选型合理,避免大马拉小车;合理调节配重,消除不平衡现象;井口装置:调节光杆对中,调节盘根松紧度。保持合理沉没度,提高有效功率;稠油降粘,降低杆柱磨阻;上提泵挂,减少杆柱负荷;及时洗井、检泵,确保油井工况异常。以系统效率为目标,多种方法打造油井健康状态,平均单井提升0.5%。
在完善杆式泵配套工艺体系上,该厂推广杆式泵配套小筛管后,异物导致阀失灵井次大幅降低,避免躺井六井次。改进阀座材质后,阀座碎裂问题未发生,避免躺井五井次。改进泵座钢圈结构后,钢圈断裂井次大大减少,避免躺井三井次。改进锁爪结构后,杆式泵无法解封井减少,避免检泵三井次。部分机采井供液能力差,修井期间压井液漏失,导致液面下降,作业后无法正常生产现象,严重影响油井产能。应用封泵器配套杆式泵,通过起下杆式泵控制封泵器开关,已现场应用二井次,实现免压井作业。
在先导实验降掺稀上,部分高掺采比机抽井,现有抽稠泵无法满足油井生产需要,无法进一步优化掺稀,影响油井产能。螺杆泵采油运动部件少、流道短,过流面积大,携带能力强,对流体粘度敏感性弱;不会产生“气锁”现象,转子与定子过盈配合,几乎无漏失,运行泵效高;采用伺服直驱电机驱动,系统整体传动件少,无功损失低,已在TK830井实验评价,与抽稠泵相比,掺稀比降低,泵效提高,节能效果显著。
目前部分稠油掺稀井掺采比过高,导致油井产能无法充分发挥,甚至部分掺稀井因地层负产关井。通过在TK876X井现场实验评价,注气后日均掺稀量降低26.9%,日均产油量增加14%。
围绕油藏开发需求,该厂抓牢采油工程主要矛盾,持续推进理念重塑、管理创新和技术变革,强化低成本技术集成应用。全力提升效益开发水平、保障机采工况健康、井筒完整性和井控安全,不断推动采油工艺技术进步,为西北
油田开发生产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