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近乎完美的动火作业,更是一次考验队伍技术水平和协同作战能力的管道保卫战。仁安羌,
中缅管道人在那里鏖战一个多月,打赢了一场大口径、高压力、长距离同时换管作业的攻坚战——
5月初,缅甸大地在高温炙烤中期待着一丝凉意。伊洛瓦底江仁安羌段东西两岸,数十名工人挥汗如雨,要赶在雨季来临前,完成中缅
油气管道伊江穿越段的护岸治理工作。
仁安羌,2018年3月,中缅管道人在这里鏖战一个多月,打赢了一场大口径、高压力、长距离同时换管作业的攻坚战。
首次一级动火,运筹帷幄无死角
伊江穿越是中缅油气管道关键控制性工程,全长5.6公里。受缅甸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穿越段流域雨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大,河流改道造成西岸侵蚀、东岸淤积严重,主、岔河河床均存在不同程度下切。
险情发现于2017年8月24日。在用的两条管道均有60米露出河床悬空江中,管顶至河床最大高度达3.1米。管道安全运行面临严重威胁。
警报拉响。当晚,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简称中缅项目)在曼德勒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一边组织技术人员携专业设备奔赴现场,确定临时度汛措施;一边召集维抢修队伍开展溢油演练。
中缅项目分秒必争寻求最优方案,邀请专家实地勘测、综合研判,确认主管道本体安全、备用管道未受影响。着眼管道长治久安,中缅项目决定实施备用管切换。
伊江备用管道切换工程动火指挥部随即成立,抽调业务部门骨干组建6个专业组,制定备用管切换动火总体方案和高压封堵等相关方案。
伊江水位逐渐回落,中缅管道运行以来首次一级动火作业各项准备有条不紊。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经数次研讨论证和行业专家函审,动火方案最终敲定。一场挑战空前、任务艰巨的动火作业开始了。
八方支援,齐心协力成大事
中缅管道是缅甸目前最重要的现代石油工业基础设施,从建设到运营及日常管理维护,都由中国石油团队负责。
目前,缅甸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难以为管道安全运营提供人力、物力和技术保障。中缅项目在建设完成后,始终重视维抢修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自主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项目选拔40名技术尖兵作为主力,调整轮休假期,并邀请国内兄弟单位技术骨干赴缅支援。
各工种以班组为单位,对照东、西岸两处动火方案,将各环节细化分解,反复模拟推演作业流程,合理安排工序衔接。重要设备检查试运、伊江管段阀室及备用管道试压全部提前完成。
换管作业期间,如何保证缅甸天然气下载不停输,下游炼厂不“断粮”?中缅项目带着诸多问题,主动与国内外、上下游及股东等各方充分沟通协调。在油轮进港、油品储备、集中调控等方面,中国驻缅使馆、缅甸能源部、缅甸油气公司、当地政府及环保、消防、警察等部门积极协同,达成“确保换管作业成功”高度一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伊江穿越段作业环境复杂、山路狭窄,大型设备和车辆无法进场。中缅项目组织人力搭建临时码头,设备改由驳船水路运输。
2月17日大年初二,大型动火作业设备、设施从曼德勒运抵现场,管沟开挖、防火墙搭建等准备完成,专业组人员进驻,动火作业条件具备,只待一声号令。
胞波携手,彰显石油精神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管道保卫战。天然气管道1016毫米管径,压力10兆帕;原油管道813毫米管径,压力14.5兆帕,是管道行业史上罕见的高难度。方案设计中充分考量作业难度,增加管道内侧封堵一套、排气孔一处,有效减少动火时间,降低作业风险。
项目领导全程驻扎仁安羌一线指挥,定期召开指挥部会议,优化动火部署。各专业精兵强将齐聚作业现场,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想办法、动脑筋:通过配置手动葫芦,解决东岸动火点管线水平倾斜4.5度导致的设备吊装组装、开孔及封堵困难;持续炎热天气下,采取黄油墙外部用麻袋浸水等覆盖降温措施,提升隔离油气效果,增加安全保障……
这是一块磨砺石油人意志的试金石。参战员工放弃节假日休息,在40多摄氏度高温下连续作业、昼夜奋战,出色完成各项操作任务。“开始大家不熟悉设备,尤其是缅籍员工,进场后一边练、一边学,班组磨合得很好。”曼德勒维抢修中心主任闫德春说。
为保障下游炼厂连续生产,原油管道动火作业分两次完成。2月26日开始,5天内完成三通焊接和试压,中间恢复输油5天;3月6日到14日顺利完成动火作业,旧管道内的原油全部密闭推回新管道,无一滴外漏。3月27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备用管切换启动,3.5天完成。
这是一次近乎完美的动火作业。从练习到吊装,从开孔到封堵,从排油排气到组对焊接,现场动火作业标准规范,工序衔接有序紧密,专业检测加试压过程控制严密。原油管道3处高压封堵一次成功,焊口检测全部合格,无一滴原油落地。动火作业过程车辆船舶设备近百台套,作业技术人员60人及其他所有辅助人员,均未发生任何HSE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