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将在能源等方面对伊朗实施最高等级制裁。虽然此消息一出,全球油市立刻大幅跳升,
油价创三年以来新高,但是与2012~2016年制裁伊朗不同,此次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对伊朗油气业及全球
油气市场走势的影响是有限的。
美对伊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5月8日至今一个月来,国际油价先升后挫的运行曲线充分证明了这一判断。
首先,2012年实施的对伊制裁是欧美多国集体参与的多边制裁,而这次只是美国一家的单方面制裁。5月8日之前,欧洲各主要盟国领导人轮番到访华盛顿,游说特朗普不要“退群”。特朗普一意孤行,最终还是宣布了重启对伊朗制裁的决定。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特雷莎�6�1梅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随即发表联合声明,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表示遗憾,称法英德三国将继续留在伊核协议内,并保证协议落实,同时敦促美国避免采取任何可能阻碍其他方落实伊核协议的举措。中国、俄罗斯也相继明确表态,愿与伊核协议其他各方继续保持互动,并继续与伊朗展开积极合作。显然,这次美国的单方面制裁没有其他国家的配合,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其二,应该充分考虑到,制裁开始实施后,美国可能顺势增加石油产量,以及欧佩克成员国有能力填补制裁伊朗带来的供应减少,因此可以预判,制裁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将会很大程度上正负相互抵消,最终不会有大的起落。据悉,美国政府已经开始与其他产油国进行磋商,以确保全球
原油市场的供应和油价的稳定。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宣称,美国愿意增加原油供应,以抵消伊朗制裁所造成的供应下降。外界对姆努钦这一表态的解读是,美国的真正意图在于趁制裁伊朗的机会,扩大自己的原油出口,挤占伊朗原油出口减少空出来的国际石油市场份额。众所周知,早在奥巴马执政时,美国已经解除长达40年的石油出口禁令。美国原油产量从550万桶/日增至现在的1000万桶/日。国际能源署(IEA)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原油供给增长中有逾80%来自美国。专家预计到2019下半年,只要石油的12~24个月期货价格保持在55美元/桶左右,美国石油产量可能稳步上升至1200万桶/日以上,这将推动全球石油供应量大幅提升。所以,特朗普下决心制裁伊朗,也包含着为美国出口石油开拓市场空间的“商人算计”。
同样的道理,沙特近期多次表示,将努力减轻原油市场的任何供应短缺所带来的影响,保证欧佩克国家将“不负众望”。显然,这对沙特来说至少有三大好处:首先,伊朗是沙特的死对头,夺占伊朗的市场份额正是沙特的夙愿;其次,近年来的油价低迷造成沙特入不敷出,2017年财政赤字高达数百亿美元,急需增加石油收入以弥补;第三,其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正在计划上市,占领国际石油市场份额增大,会带动股价水涨船高,募得更多资金,实现“开张大吉”。与此同时,看到国际油价因欧佩克产油国与俄罗斯联手限产逐渐达到目标价位,几个欧佩克成员国与俄罗斯近期频频放出口风,将商讨停止限产,恢复全面生产。因此,可以预期,美国、沙特和俄罗斯石油产量的大幅增加,完全可以弥补制裁伊朗减少的石油供应量,抵消油价因地缘政治紧张而带来的上涨倾向。
其三,尽管美国重启制裁伊朗对国际油气市场的中长期走势影响有限,但美伊交恶一定会恶化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局势,激化伊朗与沙特、伊朗与以色列的矛盾冲突,使中东地区这个长期以来的世界“火药库”重新陷入战乱局面,进而削弱中东油气出口在全球石油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尽管伊朗温和派领导人鲁哈尼总统表示伊朗仍会留在协议内,继续与剩下的协议各方努力维持伊核协议的执行,但伊朗国内反西方的强硬派立刻作出了一系列强烈反应,对鲁哈尼政府形成巨大压力。6月4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宣布命令,要求在伊核协议框架下,伊朗原子能组织立即提高铀浓缩能力,以达到19万“分离功单位”。哈梅内伊并威胁,如再有其他国家退出伊核协议,那么伊朗将重新回到核武器开发。伊朗军方也在叙利亚等地加大了支持巴沙尔政府军、打击以色列和反政府武装的力度。与此同时,伊朗的死敌以色列也火上浇油,内塔尼亚胡总理近期对英法德三国进行了穿梭访问,力劝三国追随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全面封杀伊朗。尽管英法德三国没有接受以色列的游说,但内塔尼亚胡也不是完全一无所获,他的成果之一就是提高了欧盟国家对伊朗制造核武器的戒备,英法德三国接下来很可能一方面继续维持伊核协议,另一方面主动在政治上与伊朗疏远,特别是可能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加强对伊朗核材料生产的监控、核查和限制。这样下来,伊朗国内的反西方强硬派进一步被激怒,脆弱的伊核协议最终难逃破裂的命运。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和冲突,虽然由于美国及其他产油国的弥补而对油气价格影响有限,但对中东地区油气出口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地位却会是一个明显的削弱。
伊朗油气开发逆势而上
在“最高等级制裁”的威胁面前,伊朗并没有束手就擒坐以待毙,而是逆势而上,迅速推出了扩大原油出口和勘探开发的计划。据媒体报道,伊朗准备在6月对西卡伦原油进行首次商业出口。消息人士称,这缘于2017年西卡伦油田产量几乎翻番,达30万桶/日,因此伊朗筹划该油田的原油出口,并已向客户运送样品。伊朗有关人员甚至表示,西卡伦原油的交易可以采取现货交易这种以前很少采用的方式。从空前灵活的态度可以看出,伊朗迫切地努力发展市场对西卡伦原油的需求,希望在新制裁压力下加大原油出口。而且,伊朗的雄心不止于此。5月7日,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勘探部副经理马努切里表示,该公司将于7月举行14个油气勘探区块的招标活动,并希望于10月前签署与外国投资者的7份新上游合同,总价值高达400亿美元。马努切里说:“我们计划在极具挑战的环境下敲定这些合同,并倾向于与伊朗本土公司和非西方石油公司签署协议。但如果西方公司表现出兴趣,我们将进行积极谈判,以期在10月前签署更多合同。”他还补充说,伊朗油气勘探开发计划在下半年继续,目标是在2019年3月前签署另外10个目前正在谈判的项目。此外,伊朗还在筹划一项涉及30个领域、价值为60亿美元的国内老油田改造和产量恢复计划。该项目涉及地面设施、储罐、管道、平台和钻井,将从9月开始实施,预计两年完成。
相关媒体在报道伊朗这些扩展石油出口与生产的宏大计划时,不约而同地认为,在美国制裁伊朗、欧美企业撤离的背景之下,上述计划正是中国企业挺进伊朗、大显身手的机会。例如,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专业人士的话说:“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是送给中国的一份大礼。”他们认为欧企纷纷撤资伊朗之时,为中国企业迎面而上,加紧布局伊朗提供了机会。英国《金融时报》也认为,欧企从伊朗撤退,无异于给那些没有或仅有小规模在伊业务的中企打开了大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世界最大天然气田的南帕尔斯项目。2017年7月,法国道达尔公司率三方财团(道达尔持股50.1%、中石油持股30%和伊朗Petropars持股19.9%)与伊朗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发南帕尔斯天然气田11期项目的合同。该合同为期20年,总价值约48亿欧元。但是仅仅过了半年,随着美国宣布恢复对伊朗实施制裁,道达尔被迫撤离南帕尔斯,中国石油随即表示已经做好准备接手道达尔的权益。另外,5月中有外媒援引伊朗和西方油企高管消息称,中国石化代表本月前往德黑兰,以完成进一步开发伊朗大型Yadavaran油田的交易。此前,荷兰皇家壳牌也在争取这一项目,直到3月评估认为其制裁风险过大而撤出。中国石化的这笔交易价值30亿美元,如果达成交易将成为伊朗近10年来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
但是,追溯伊朗近20年来在欧美国家时紧时松的制裁背景下对外合作的历程,和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国际石油公司在伊朗开展业务的种种经验教训,此时中国企业一定要综合统筹在整个中东地区的发展战略,全方位评估投资伊朗项目的机遇与风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地决定某个项目的进退及规模、路径,避免盲目行动,避免因小失大。例如,中国昆仑银行曾在2012年被美国列入了对伊金融制裁名单,但是鉴于该银行在欧美国家业务较少,制裁影响较小,所以权衡利弊之后,昆仑银行仍为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原油进口交易提供了结算服务。因此,有专家建议,中国企业一旦接管南帕尔斯气田的运营,可以通过类似昆仑银行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和结算。
除此之外,中国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还必须考虑伊朗与中东地区其他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复杂政治、宗教关系,把握好在中东、特别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和伊朗之间保持平衡,避免投资一方得罪另一方,最大限度拓展海外利益;努力争取中国企业在拓展伊朗市场的同时,不仅规避美国制裁的风险,而且还要利用好伊核问题这张“外交好牌”,稳定中美关系,拓展中国大国外交的话语空间。尽管这已超出了企业经营的范畴,但却是油气产业这个高度国际化领域内企业决策所必须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