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研发的增丝埋弧焊机已经通过了相关专家认证和实践检验,可以推广应用了!”
十建公司浙江石化工程项目部代表说。
“我们引进的国内首套五轴数控等离子工作站,3小时内创下切割工艺管道732吋径的好成绩……”十建公司南京化工园区工程项目部代表介绍说。
“我们和信息部共同研发的物供管理软件,实现了多版本、不同口径统计报表数据自下而上编报、审核、汇总、校验、发布等全过程管理,支持材料软件数据的导入、导出或手工填报……”十建物资装备部负责人汇报道。
7月中旬,十建公司组织召开的“施工工效提升、管理创新及两化融合”研讨会交流热烈、成果可喜。这些研发成果和创新热情,应该归功于十建公司为创新工作注入的新活力。
“头脑风暴法”推进创新
2017年7月10日,十建公司在机关召开施工工效提升创新研讨会,正式提出“施工组织模式创新和施工技术装备创新”主题;
2017年7月14,十建“施工工效提升创新领导小组”以十建发〔2017〕133号文件形式成立,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领导小组下设施工组织模式创新和施工技术装备创新两个工作组,组长分别由两位公司副总经理担任;
2017年8月11日,十建在泰州乙烯工程项目部召开项目管理创新研讨、“施工工效”提升创新动员会;
2018年2月3日,十建在职代会上将2018年定义为“改革推进年,管理创新年”;
2018年3月29日,十建组织各项目部到浙江石化工程项目部进行创新观摩,并将该项目部定为创新基地;2018 年4月21日,又在大连恒力项目部组织创新交流观摩会;
……
这场由务虚到务实的头脑风暴,压力来自不断下行的投标价格,越来越高的人工成本;动力来自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不断追求企业长效发展。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十建公司以推进在建项目工效提升为目的,以“六化”(安装模块化、预制工厂化、焊接自动化、施工管理信息化、管道施工有序化、项目管理组织合理化),“三代替”(以装备代替人工,以电动工具代替手工工具,以自动焊代替手工焊),“三减少”(减少用工总量,减少高处作业,减少交叉作业)为抓手,在机关、各分公司和各项目部迅速掀起创新高潮。
“头脑风暴法”让十建公司迅速形成了上下联动,各项目部间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截至8月中旬,该公司今年4月组织的创新成果征集活动结束,共收到包括增丝埋弧焊的开发及应用、新型全位置自动焊的开发及应用、焊材领用发放管理APP开发及应用等创新成果136项。
“众星捧月法”保护创新
“据说大连分公司的胡善芳还不是主任师,他不是主任师,谁还有资格是!?”
这个落地有声的发问,是十建公司总经理王存庭在“施工工效提升、管理创新及两化融合”会议上提出的。
胡善芳,是十建公司大连分公司的一名副主任师,现任浙江石化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在十建公司征集的136项创新成果中,他个人独自研发18项,参与研发7项。
王存庭说,任何规定都是原则性的,对业绩突出的员工可以通过破格的方式来评职称。他说:“我们许多同志学历不见得多高,资历不见得多深,工龄不见得很长,但他们脑子活跃,我们要善于发现基层的工匠,善于发现基层勇于创新的人才,对这些同志要给予鼓励和激励!”
有人说,创新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堵点,投入的要素之间就会产生断点,就难以催生出理想的创新产出。为疏通创新路上的堵点,十建公司打破限制创新的条条框框,不断深化制度革新,努力为创新注入激励动力。
为保护员工的创新热情,十建公司建立了创新容错机制和机关部室深入基层的帮扶机制。在创新的过程中,允许犯错、允许反复、允许有损失,不管一线创新犯怎样的错误、出现什么样的反复,公司层面的推动不反复、不犹豫,给予了全力支持。
在整个创新工作推进过程中,十建公司上中下三个层面对创新给予强力推动和关注。项目管理部、技术质量部、物资装备部等机关部门深入施工一线了解项目部的创新思路,指导创新方向,安排专人搜集创新数据,动态关注创新过程。项目管理部把项目部的创新能力,纳入年度考核范围,专门设立创新先进工作者奖项和创新突出贡献者奖项;技术质量部加大了年度创新成果、申报项目、优秀工法的奖励力度。
“众星捧月”式的保护措施,让所有管理者树立了鼓励每一个创新想法、爱惜每一个创新成果、关注每一个创新人才的意识,创新路上的断点因此越来越少了,创新人才的顾虑也越来越少了。
“联合研发法”提升创新
十建公司是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在过去的施工过程中,来自施工一线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层出不穷,这些创新成果,多停留在“一事一办”、“闭门造车”的层面,致使很多发明创造难成气候。
近几年,十建公司立足“六化”、“三代替”和“三减少”,围绕拳头产品——“四大一特”(大型设备吊装、大型压缩机安装、大型储罐安装、大型DCS、SIS、SCADA系统安装调试、特种材料焊接),采取和装备生产厂家联合研发的做法,为工程建设行业添置了诸多有力“帮手”。
2013年,十建公司与徐工集团联合研发成功了4000吨吊车,在研发过程中,作为吊车使用单位,十建公司给徐工贡献了很多建议,双方共同申报了国家863成果。与此同时,十建公司和徐工集团还联合研制了配套装备1100吨级溜尾机,这套十建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溜尾机,让溜尾工艺突破了传统起重机吊装溜尾、尾排溜尾的模式,让溜尾系统实现了机械化这一世界首创的革命性变革。
站在新的施工形势下,十建公司又迎接了新的创新挑战。2017年,在泰兴工程项目部召开了创新动员会后,该公司总经理带领30多人到南京奥特公司进行焊接自动化交流,并与奥特公司签署了焊机联合研发战略合作协议书,开启了自动电焊机联合研发的新局面。
为让焊机研发站到焊接领域至高点上,今年5月8日,十建公司一名副总经理带领15人特别参加了23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
思路和眼界为自动焊研发创造了条件。十建浙江石化工程项目部张海锋、胡善芳、王传友和上海前山管道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增丝埋弧焊机,平均焊接效率是普通埋弧焊机2.03倍,是手工焊的9.4倍。
这个设备创新研发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增丝埋弧焊投用后,获得业主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业主组织浙江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所有参建单位前来观摩学习。
这个技术装备的创新研发,实际上是对原有埋弧电焊机的改造。改掉了普通埋弧焊机浪费资源、维护成本高、焊缝成型差、易产生质量缺陷、效率低等问题后,埋弧焊机变成了“增丝埋弧焊机”。这次改良十建公司收获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焊机生产厂实现了埋弧焊机的升级,工程建设领域收获了新的工效。
在研发过程中,十建公司为装备生产厂贡献了很多建议,这些研发点,是切合工程建设实际需求的,也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因此,在享用创新果实的同时,十建公司又把如何保护这些知识产权、如何提炼这些成果、如何申报专利这些创新带来的新问题提上日程。
创新是十建公司多年来的优良传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7年底,十建获得授权证书的专利77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集团公司专有技术4项,创全国企业新纪录4项,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工法41项(其中国家级工法6项)。“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想法,一定会让这些数字得到快速增长,企业的发展实力也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