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检查了这么多的井下作业施工现场,一点污染的痕迹都没有发现。”9月1日,长庆
油田采油一厂安全环保科科长梁丙寅,在突击检查了又一个施工现场后说,“
安塞油田用事实说明,井场废液真正被关进了‘笼子’。”
修井施工作业作为稳产上产的必要措施,在油田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以油水为混合物的废液,如果这些废液落在地上,会产生大量的油泥,轻则对植被带来伤害,重则可能对水源区等造成严重污染。
安塞油田已开发40多年,现有油水井8000多口,清洁油泥压力大。“以采油一厂为例,每年的井下作业最少达8000个井次,产生的污泥在4000吨以上。”采油一厂井下作业科科长朱明新告诉记者,“尽管我们每年都要投入500多万元的资金,净化处理井场油泥,但无法从源头上杜绝修井废液对环境的影响。”
“要从根上做好油田井下作业的环境保护,就必须禁止井场油泥的产生,再往前看就必须将产生的废液关到‘笼子里’。”采油一厂厂长高春宁如是说。
“废液不出井,出井不落地,落地不污染”,这是采油一厂提出的治理目标。该厂专门成立安塞油田井场废液治理攻关小组,通过借鉴国内外油田井场废液的治理经验,结合安塞油田的生产实际,最终提出“看不见的战线+软硬兼施”的井场废液治理方案。
采油一厂将“油井管杆净身出井战略”比作是“看不见的战线”。原来,由于井口结构的设计,在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井口会自然流淌出一定的污油污水,当油管油杆提出井口时,还会带出不少废液。尽管地面铺有防渗布,但由于防渗布的防渗能力有限,如若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油井管杆净身出井战略”双管齐下,一方面在井口加装密封装置;另一方面,在井筒内加装设施,对油井管杆进行清洗干净后再出井,这样,就将废液堵到了井筒里面,没有露头的机会。
“万一井口装置出问题,废液流出怎么办?” 朱明新似乎猜到了记者的疑问,“我们还有‘软硬兼施’的办法。”他介绍,“软”即用高分子材料做成并带围堰的大型软体活动池子,它能在修井过程中,将所有从井筒里提出来的油管杆摆放在里面,这样油管杆上有残留的废液既掉下来,也丝毫流不到地上。这种防废液措施主要适用于搬家少或井场不太规则的大型丛式井组。
而对于搬迁较多的单井,则来“硬”的,将10个能互相重叠压沿(长5.5米×宽2.2米×高0.12米)的铁箱子摆到一起,把井筒提出来的管杆放在上面,管杆把废液带出来时不会直接流到地面上。一“软”一“硬”,实现了污油污水的全部回收,点滴不漏。
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安塞油田新的环保措施实施的1000余次井下作业中,井均产生的油泥由原来的600余吨,降低到了现在的10多吨,有95%以上的井场实现了“零油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