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难采储量一直是
大庆油田难舍的“鸡肋”,数亿吨难采储量蕴含着巨大希望。如何让“鸡肋”变“鸡腿”,为长期稳产助力?9月9日,记者从大庆
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了解,大庆油田公司开展科研项目《大庆外围油田二氧化碳驱开采特征及综合调整技术研究》,并将成果直接用于二氧化碳驱工业化试验,探索出适合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动用的技术,在“注不进水,采不出油”的低渗透油藏,驱出“油躲躲”。
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通过开创性的气驱油藏工程方法研究,基本形成了二氧化碳驱油综合调整技术,其项目成果在榆树林和海拉尔油田得到规模化应用。实施综合调整后,试验区气油比上升速度得到控制,采油井受效明显。这不仅有力支撑了外围油田的稳产,也为大庆薄差油层增储上产增添科技底气。
截至目前,大庆油田二氧化碳驱油工业化试验区自开展试验以来,累计注气136万吨,二氧化碳驱累计产油39万吨。其中,在海拉尔油田,贝14试验区的受效程度明显提高,部分井开采方式由抽油转为自喷;在榆树林油田树101试验区稳油控气,扶杨三类难采储层得到有效动用。
与其他驱油技术相比,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收率提高显著等优点,并且其特殊性质能够形成驱替,对地层没有污染,非常适合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大庆油田外围新增探明储量多以特低渗透油藏为主,由于储层物性差,水敏严重,水驱开发效果不佳。在薄差层,二氧化碳驱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7个百分点以上。
据介绍,2003年以来,大庆油田先后在宋芳屯、榆树林和海拉尔油田开展二氧化碳驱矿场试验。随着试验的推进,个别区块气窜严重、受效差,受效较好区块也存在受效不均匀等问题。为保证试验效果,需要深化开采特征认识、发展调整技术、明确调整技术界限,为此,2015年,大庆油田公司设立科研项目进行研究。
项目初始,没有针对外围油田特点的二氧化碳驱油调整技术可以借鉴。项目组长李敏带领85后技术骨干,自主创新,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经过3年磨砺,形成了二氧化碳驱动态特征研究方法,深化了不同混相类型动态特征认识,明确了二氧化碳驱注采井间状态特征;创新了适合二氧化碳驱特点的调整界限的确定方法,并给出具体界限,明确了试验区调整方向;发展了二氧化碳驱综合开发调整技术,完善了以分层注气、水气交替、注采系统调整和油井措施为主的调整技术序列,保证了二氧化碳驱的试验效果。
大庆油田依靠自主创新在二氧化碳驱油开发设计和综合调整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形成了油藏工程技术系列,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大庆油田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将成为大庆油田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目前,榆树林油田和海拉尔油田二氧化碳驱油工业化试验进展顺利,二氧化碳驱产量分别占其油田产量的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