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处的乌蒙山,断崖林立,山路崎岖,云雾缭绕。这里是
东方物探新兴物探开发处239队页岩气勘探主战场,该队科学管理,精细运作,克服山高林密等多重困难,优质高效完成勘探任务,项目被甲方评为“精品示范工程”。
科学运筹 精细组织
工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共涉及2省2县6乡镇40个行政村,区内地表起伏剧烈,高山区约占整个工区的40%,横穿工区中部的罗布河给施工带来巨大难度。
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最长一条排列570道、22.8公里,有16条排列线穿越观斗山无人区,14条排列线4400个检波点穿越乌蒙山群崖。梅雨季节,乌蒙山山路泥泞,举步维艰。该队调整生产组织方式,采取先难后易施工方法,放线班组根据道数结合地形分配任务;钻井组分线束逐点打井、难易结合提高打井速度;成立7支断崖组负责高陡断崖区放线任务;成立过路、过河组负责其间的大小线布设,为提高施工效率夯实了基础。
钻机搬迁
不畏艰难 勇当先锋
在乌蒙山和观斗山,100米以上的断崖876个,观斗山海拔1880米,最大断崖垂直距离达900多米,盛夏时节气温达到34摄氏度,闷热而潮湿,野外作业异常艰难。
断崖组35名成员个个练就一身攀援本领,他们负责34束线1260处大小断崖的大小线布设,身背40多公斤的采集架线设备,像蜘蛛侠一样攀附于断崖、山峰和溶洞之间。
300多台钻机同时生产,每台钻机300多公斤,炮间距80米,遇到断崖钻机要搬上3天;10公里的测量线,要绕道30多公里山路才能爬到点上。钻机搬迁困难,断崖组员工就用钢钎,架扶梯,修索道,用滑轮把一台台山地钻运到断崖平台上。
断崖组员工在放排列线
措施到位 确保质量
为保证施工质量,239队采取多种有效举措。建立质控体系,规范现场作业;利用卫片识别+现场查勘逐一落实障碍区,逐炮避障优化变观设计并论证,保证覆盖次数;针对高风险障碍物,通过室内充分论证,制定施工作业方案和安全风险评估预案,在大型障碍物区附近采用深井小药量激发,保证浅层资料完整。
强化质量监控。利用高清卫片对全部炮点进行模拟布设,合理规避房屋、断崖等障碍物;钻井工序坚决杜绝随意偏点行为,炮点符合率达到100%;利用视频记录仪监控钻井深度、检波器埋置效果。在采集工序,采取许多小妙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负重前行
绿色勘探 保护环境
工区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植物多达583种。239队积极践行绿色勘探理念,认真拟订文明施工绿色勘探方案,通过“躲、避、偏、空”等手段,最大限度保护环境。
在农田区,宁绕10步路,不踩1棵苗,在测线上设定施工“单行道”,采用人背肩扛模式组织生产;设立测线修复组,对所有测线垃圾、废物进行处理,及时恢复地面;实施“一字作业法”,尽量减少对植被的踩踏;钻井组采用最小面积施工,对风钻加防风罩控制尘灰飞扬;放线班埋置检波器时,尽量避开植被。绿色勘探赢得了油田公司和当地老乡的点赞。
强化管理 降本增效
针对四川叙永县2%、四川兴文县18%、云南威信县80%高山无人区的施工工区现状,239队制订严密的项目运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降本增效。
推行以项目运作为中心的生产管理组织架构,坚持项目经济技术一体化设计论证,形成经济有效的施工方案。优化项目资源配置,所有装备按照项目实际调配,采取机动车辆不固定班组的方法,提高车辆使用率。实行班组成本控制流程,模拟核算各项费用,通过差异分析,提升管理效能。强化设备作业现场管控及维修费用管控,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一系列措施为项目降本增效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