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我们摩拳擦掌、悉心筹划未来七天假期如何休闲的时候,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员工收到”了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杨华同志的一封信,有点儿意外。
意外的还有信中的三个判断——其中最重要的判断便是数字技术已成为攸关行业、公司未来的生死时速。不得不说,这些对数字技术鞭辟入里的分析一个比一个切中要害,也一个比一个迫在眉睫——由思考之精深、思考之时长引发的“焦灼”是不难想见的。
更意外的是信中提到的,要用数字技术构建我们新的思维体系和行为体系。
数字技术不再是小打小闹的“技术革新”。
不再是其他核心技术的“配套”。不再是重大装备的“软件”。不再是可以“等一等”的边缘角色。不再是可多可少的“添加剂”。数字技术不再是从属者、依附者,其本身即是一种动能、一种产业、一种业态!
数字技术某种意义上就是大国重器、大国智造!
这对我们来说,或许是一种颠覆式思维。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在多个重要会议上指出,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时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是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
然而,整个油气行业对数字
技术并不“敏感”。有数据显示,油气行业参与
数字化生态的比例仅为40%,低于各行业49%的平均水平!
那么,中国海油呢?
思维没有跟上,行为更没跟上。
“我们以前总觉得数字世界是虚拟的,而现在它更像是把现实世界很多本质元素抽离出来以后构建而成的,甚至比现实世界更‘真实’”——这种抽茧剥丝的提炼不只是来源于清醒,更多是一种担当。
这封信,正在引发“圈”里“圈”外的热议。
我们更期望它成为集团公司上下的共识——以融入我们的观念、理念,制度、机制,管理、执行;融入我们正在进行的高质量发展。
有评论说,中国海油数字化的春天就要来了。
秋天讲春天的故事。时令的交替不应再是“播种”的障碍——这,或许正是数字技术的魔力。(中国海洋石油报评论员 晏朴)
七天假期,不短也不长,我们正好可以“悟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