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尽带黄金甲,红柳妖娆芦花飞,这是新疆一年中最美的金秋季节。可这样的美景采油三厂
油气处理部副经理吴琨却无暇顾及,他的目光紧盯着TP-1至10-2绵延向远方的管线,一边组织老管线扫线,一边指挥新管线投运,一边组织中间加热炉的安装。
“崔班长,启泵增压,持续清扫老管线,日夜不停。
“现在新疆昼夜温差大,新建临时管线需要加热,加热炉四天时间建好!
“新管线投运,无人机空中巡视和人工地面巡检配合,密切监视运行情况。”
吴琨瘦削的身材,黝黑的脸庞,一双犀利的眼睛,他站在一段穿越河道的管线前,用低沉而坚定的声音发出一个个指令。
托甫台区是采油三厂的主要产能区块,TP-1至10-2集油干线于2009年10月投产,承担着塔河托甫台区TP-13来液输送至三号联合站的集油任务。由于管线老化腐蚀,一旦发生腐蚀穿孔,就将面临严重的油气泄漏损失和环境污染等安全风险。经过充分论证,采油三厂决定对该段管线实施隐患治理,对老管线内穿插防腐,老管线治理期间,铺设临时输油管线,确保油井正常生产。
采油三厂成立了投运指挥组,编制了应急预案。
TP-1至10-2全长15.7公里,管线穿越农田、道路、河道、村庄和水域,地形复杂。投产前一天,北风扬着沙尘,在大漠戈壁肆虐,副厂长罗辉带领采油三厂QHSE科、生产运行科、油气处理部以及工程施工方负责人一行,深一脚,浅一脚,穿行在胡杨林、红柳丛、芦苇荡和长满骆驼刺的盐碱地里,对新铺设临时管线的承压、防腐情况进行投产前的实地勘察,排查沿途安全环保风险点、协调农业生产和油地关系,为大动脉的顺利切改和投运扫除障碍。
新建临时管线经过盐水暖管和注水试压后,新老管线进行了流程切改,托甫台区TP-13来液从老管线切换进入临时管线。
TP-1计转站代班班长崔进福负责老管线的扫线,10月1日早上9:30分,他身背空呼,按照设计的扫线流程,平稳开启1001井增压站来水阀,然后沿70多度的陡峭斜梯,下入转油泵阀坑,启动转油泵,压力缓缓升至1mpa,排量50方/小时,用于转换管线内余油的盐水汩汩地流入TP-1至10-2老管线。由于管线距离较长,扫线采用分段清扫,定时取样的方式。崔进福盯在现场,密切监视着泵的运转,不停地调整着泵的机油液位、压力,中午时在现场吃点简单的工作餐,从10月1日至10月3日,连续三天日夜扫线,崔进福带领全站人员,累计用了898方盐水,完成了老管线内余油置换,旧管线进入下一步的内穿插防腐治理。
深秋的新疆,昼夜温差大,夜晚气温已低至6度左右。托甫台区油井所产油气析蜡点16度左右,临时管线为裸管地面铺设,没有保温层,为了防止凝管,需要建中间加热炉对临时管线加热提温。
10月1日,加热炉吊装作业在临时管线中段的一处沙漠道路边开工,吊车长长的钢铁吊臂伸展向大漠的天空,施工人员紧张地组装、调试、连接管线,经过四天96个小时的激战,加热炉安装调试完成。10月4日上午12:30分,仪表工黄刚打开加热炉控制柜,启动燃烧控制器,锅炉点火,他将温度调节到设定温度,一台无人值守自动化调温加热炉在红柳掩映的大漠开始运转。
从现场运行参数显示,油气运行平稳,油井正常生产。
值此,经过七天的鏖战,TP-1至10-2油气主干线切改圆满完成,战斗在大漠戈壁的西北石油人发扬 “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的西北精神,争分夺秒,高效安全平稳运行集输系统,向祖国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