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地区,天地辽阔,一望无际,万物自由生长。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与中国地缘相近,民心相亲,文化相通。
中亚是个神奇的地方,自然富饶,人民淳朴。2000多年来,承载着友谊和合作的使团商队往来不绝,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演绎了无数个‘丝绸之路’荡气回肠的华彩乐章。
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次被提出;加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成‘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各国的热烈响应。中国
石油人与中亚各族人民一起,用真情和汗水,树起一座凝结友谊的丰碑。”
乌兹别克斯坦的孩子们身着传统服装迎接来自国外的客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与石油人共度中秋
遥祝亲人万事安康
推迟了的新年假期
2017年,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一行到巴格德雷合同区,看望并慰问了春节期间中国石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气公司自备电站坚守岗位的中土双方员工。早在4年前,当时的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的一封书信,就道出了海外石油人的思乡情:
“自从到土库曼斯坦任大使,在那里的每个中秋节我都是与中国石油阿姆河公司的员工们一起度过的。2009年年底,中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四国元首出席了管道开通仪式,共同见证了国际能源合作典范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开通。我在通气仪式后为阿姆河公司同志们举行的庆祝宴会上即席赋诗:中油旗下聚好汉,龙吟虎啸出阳关。金盔千顶战阿姆,蓝流万里送华南。”
2015年2月18日是除夕,阿克套上井的西部钻探定向工程师马瑞早早地给家人打了电话,手机那头传来鞭炮的声音。即使相隔千里,这喜庆气氛也让他心潮澎湃。哈萨克族员工伊明江对兄弟们说:“今天对你们很重要,你们就放心在基地休息吧。”
最后一抹晚霞映红了大地,“伊师傅,回基地把咱买的年货拿出来,虽然在国外也要有个过年的样子。”换班后,马瑞喊道。4名定向工程师在项目基地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就着刚买来的花生米,喝着饮料唱着歌,和家人在网上“团聚”。
2月的哈萨克斯坦异常寒冷。为保证现场保温设备也能安全过冬,吉林梦溪公司参与管理的哈萨克斯坦巴甫洛达尔硫化项目组的队员们延后了回国过春节的日期。“必须让现场需要保温的126台设备都穿上过冬棉衣,我们才能安心。”那些天雪厚风大,队里统筹安排,轮值作业,保质保量完成了设备保温工作。回国那天,哈方业主代表亲自驱车将队员们送到机场,一一握别队员被蚊虫咬满红包的手:“一路平安,中国石油人,真棒!”
发展海外建奇功
开发市场不惧艰辛
最长的美丽见证
病痛不敌磐石心
王明军是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阿克纠宾石油机械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的见证者、实践者。王明军从2003年到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工作,为公司开发海外市场立下汗马功劳。公司位于阿克纠宾州的十月城,初创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夏天室外温度达到40摄氏度以上,冬天暖气供应不足,室内温度经常在0摄氏度以下,晚上睡觉要盖好几条被。
中哈原油管道系统由于上游个别泵站尚未完全投用,压力不稳定,加上冬季寒冷,直径813毫米的管道内部析出了大量蜡,造成“局部栓塞”。而夏季这些结蜡和污油融化,在清管器的推进下蜡和污油从上游向下游移动,阿拉山口计量站8米多长的收球筒被污油填得满满的,造成管道运行以来首次停输23个小时。突发事件发生后,中哈管道计量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直径不到1米的收球筒里一点一点人工掘进,耗时10个多小时,才把将近20吨的油泥清理完毕。
天色朦胧,大雾缭绕,阿克纠宾油气公司第三油气处理厂门前,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厂厂长阿曼亘力德·阿额古阿多夫一大早便来到这里。
一身蓝色工装,一顶黑色安全帽,腰杆笔直的阿曼亘力德在寒风中颇有几分英气。很难想象这位步伐矫健、身材挺拔的“青壮年”工龄居然与油田的“年龄”相同——32年!1983年,阿曼亘力德从阿拉木图石油学院地质勘探专业毕业后,来到让那若尔油田。那一年,油田开始开发。“我是公司的‘活化石’,见证了让那若尔油田的发展过程。”他幽默地说。
代宝昌,土库曼斯坦分公司阿姆河B区集输项目经理,从施工总监到项目经理,能参与国际项目施工,是他的心愿。一天,在现场组织施工的代宝昌突然感到胃部疼痛,胃炎的老毛病又犯了。
同事们心疼地劝他:“要不跟领导说说,让食堂单独给你做点吃的。”代宝昌摇摇头说:“现在800多员工轮番上阵,厨师一天要做7顿饭,他们已经够辛苦的了。”望着崭新的阿姆河二期3个集气站,代宝昌说:“3年没回家过春节了,真希望明年春节能在家过。”
海外爸爸回家难
为了初次见面
要长高的小儿子
顶天立地男子汉
张石,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土库曼斯坦分公司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建设项目部俄语翻译。4月底的一天,张石看到当地员工在给同事理发,便笑嘻嘻地说:“我也要理一个。”旁边有人问道:“是急着回家见儿子第一面吧?”2013年11月,张石从国内到了土库曼斯坦现场工作。从接到通知到人员动迁不到一周时间,而一个月后张石的妻子就将临产。
营地现场艰苦,最折磨人的是通信不畅,无法与家人通话。张石打通家人电话并得知孩子出生的消息时激动不已。等他休假回国时,孩子已经4个月了。
刘增慧,土库曼斯坦分公司经理助理、人力资源部经理。和所有海外父亲们一样,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快乐而短暂的。面对4岁半的儿子,每次分别,刘增慧都心里酸酸的。儿子越来越大,出国前也越来越难找到理由“搪塞”。2013年年底,又一次的分离,刘增慧突然想出了一个“妙招”。他对儿子说:“我在门框上画几条线,只要你摸到了上面的那条线,爸爸就回来了。”
这之后,踮脚摸门框上的线成了儿子每天必做的功课。第二年4月,刘增慧刚踏入家门,儿子便兴奋地拽着他来到门框前,费力地踮起脚,边用小手摸线边冲刘增慧喊道:“爸爸快看我摸到线了!”
赵军是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油建公司第十三项目部的经理。2004年,赵军被公司派往哈萨克斯坦负责项目管理,当时儿子还未满百天。时光飞逝,他这一去就是11年。2015年春节前夕,赵军回国休假,到了小区大门口,他一下车便看到儿子早早等在那里。见到赵军,儿子一下子就扑到他怀里,还主动帮着提行李。看着瘦小的儿子卖力并兴奋地拖着行李箱,一股暖流霎时涌上他的心头。
中国中亚一家亲
开心的忙碌厨娘
不苟言笑的他
钳工的洋徒弟们
“过去在家主要靠父母,自己打零工一年只能有3万坚戈(约合人民币1000元)的收入。现在我在这儿当厨娘,丈夫在油田工地工作,每个月工资加起来有12.7万多坚戈,日子比过去宽裕多了。”2014年12月29日,在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公司
新疆油建公司阿克纠宾项目部食堂,来自哈萨克斯坦恩巴市的阿伊波娃·米果一边忙碌一边开心地说。
从2004年开始,新疆油建公司国际事业部每年都会根据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在农闲、休牧时提供至少200多个临时就业岗位供当地百姓选择。在公司,哈方员工与中方员工享受相同的待遇,有的哈方员工还因业绩突出工资超过了中方员工。
阿尔斯兰壮实、不苟言笑。手握方向盘,一脸严肃。车刚开出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的巴格德雷营地几公里,阿尔斯兰跳下车,走进路边的小卖部,拎回两袋瓜子。“还有4个小时才能到,吃点瓜子,不会太无聊。”“你之前是干什么的?”“我服过兵役。”说这话时,阿尔斯兰的两道粗眉微微上扬,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神情。“我给前总统当过卫兵,家里还有一张和他的合影。”他顿了顿说,“这是个秘密,我的同事都不知道。”
在川西北气矿邛崃采气作业区练兵场,钳工技师郑雪斌正通过领队符斌的翻译指导他新收的16名洋徒弟启动天然气增压机。这16名洋徒弟都是来自中油国际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气公司的外籍员工,这已是第2批来“取经”的外籍员工了。每当郑雪斌解答一个问题,徒弟玉素甫都会竖起大拇指表达谢意。“师带徒”是中国石油工人成长的传统方式,正是在这样手把手的“师带徒”经验传承下,中国石油工人的“真功夫”逐步转化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产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中亚,中国石油人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激情。中国石油树立了负责任的跨国企业形象。中亚油气合作的推进,也将友谊的种子深深埋在两国人民心中。(向本篇故事素材提供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