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至今,中海油实验中心已累计完成荷兰壳牌、美国洛克、美国康菲等石油公司的23口探井岩心综合分析业务,合同金额超6000万元。此次竞标意味着中海油实验中心有望挺进伊拉克岩心综合分析市场,每年至少新增40口井岩心综合分析业务,市场金额可达5000万美元。能成功开拓国际市场得益于中海油实验中心初步实现其业务数字化的“华丽转身”。
从渤海湾挺进陆地油田
岩心综合分析是中海油实验中心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一业务是对油田刚出筒的岩心进行从现场到实验室的一系列检测。检测完成后,详细的数据会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甲方,指导油田勘探开发。
43年来,几代技术人员为渤海油田提供岩心分析服务,服务了1000余口探井。中海油实验中心锻炼了一支150余人规模的专业检测队伍,积淀了300余套岩心综合分析设备,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7项。
2014年,中海油实验中心争取到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第六采油厂的岩心综合分析业务。这是对方近30年来第一次进行密闭取心业务。在河北黄骅庄6-16-5井现场,中海油实验中心6名技术人员,历时21个昼夜,每天平均睡眠不到4小时,精准高效完成12筒次岩心现场检测。
作业结束时,大港油田专门给中海油实验中心送上表扬信,对作业中提出的若干岩心标识建议和高标准的作业致谢。这次“出征”为后续再获大港油田6口井近千万元的岩心综合分析合同铺平了道路。
从数据采集者向“数字+”转身
2014年深秋,整个石油行业进入了“寒冬”。中海油实验中心决心主动出击,从自身开始转变,再次赢得市场。在大港油田岩心综合检测项目进行到中后期时,中海油实验中心召开关于大港油田综合岩心分析项目研讨会,各路专家把目光聚焦“数字化”。时任中海油实验中心技术负责人的龚胜利提出利用岩心分析得出的大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整合、科学统筹,主动为甲方提供“数据数字化升级”战略服务,开发出自己独有的数字化转型模式。他说:“数字化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有地质、开发等领域的各路专家,可以在各项数据出炉后,来一场‘数字化深度融合’革命,主动向甲方提出岩心所在区块勘探开发的建设性意见,为甲方提供免费的增值服务,我们就能以绝对优势牢牢锁定市场。”
这一方案得到在场技术人员的一致认可。大家认为,“数字化”是深度挖掘岩心综合分析市场、应对石油“寒冬”的制胜法宝之一。
在接下来的具体实施中,技术骨干们每天请教相关领域专家,咨询大港油田方面岩心区块的技术问题,汇总形成各类岩心数据。
但是,这种主动出击一开始并没有得到油田方面部分技术人员的理解,甚至被误认为是中海油实验中心对所测数据不自信。2014年12月30日,历时两个月,第一份“数字化”探井综合分析报告出炉,一串串静态实验数据绘制出油田区域地下全貌图。这份电子图,对储层物性参数、损害机理、孔侯微观结构等各项储层属性都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评价。大港油田技术人员拿到该图,可以直观高效地对油田开发作出部署,工作效率获得大幅提升。
“你们不仅提供了精准的数据,还主动进行了数据业务升级,提出勘探的合理化建议。这是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实践,感谢你们的付出!”在项目验收会上,大港油田研究院地质总师陶自强说。看着数字化成果,中海油实验中心的每一位成员都对未来走出一条数字化转型的市场之路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