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庆市场干了十几年,中国石油
测井公司长庆分公司副经理周扬今年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愁和喜。
愁的是今年
长庆油田生产节奏和井型结构均有大幅变化,短期内工作量同比增长70%,原来长庆地区测井力量非常吃紧。
喜的是刚重组的中国石油测井公司快速从大庆、塔里木、西南等市场抽调70支测井队伍,动员800多人。5月份,长庆队伍达到190多支,到井及时率从不足80%上升到95%以上。“不到两个月,我们几乎再造了一个长庆分公司。”周扬说。
这一切得益于中国石油测井业务重组后的“大手笔”。去年12月底,中国石油新一轮工程技术业务重组改革启动,5家钻探企业测井业务归到中国石油测井公司。今年前10个月,中国石油测井公司产值同比增长18.48%,利润同比增长37.87%,“一盘棋”成效初步显现。
这次专业化重组为中国石油测井业务注入怎样的新活力?重组后如何真正从做大到做强?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哪些有益启示?
坚持专业化发展
“五指成拳”聚合力
此次测井业务重组从去年12月底开始,到今年2月基本移交完成。短短两个月“闪电”重组,可谓本轮工程技术业务重组的“急先锋”。
“集团党组果断决策,中油油服反复完善方案,油田和钻探企业大力支持,共识更多了,分歧更少了。”中国石油测井公司总经理李剑浩表示。顺利移交的背后,是中国石油上下的高度共识:测井业务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测井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石油测井业务专业化发展脚步从未停滞,在重组中不断做大做强。2002年中国石油第一次重组测井业务,中国石油测井公司大力开拓国内外测井市场,测井装备技术的研发、制造能力不断提升,在国内外树立了中国石油测井业务的一面旗帜。
当前,一方面勘探开发对象日益复杂、增储上产压力日增,井筒技术快速发展,对测井技术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一直处于1家测井公司和5家钻探公司都有测井业务的“1+5”模式下,内部市场存在壁垒,技术重复研发,装备存在门户之见,集中力量干大事面临掣肘。
或许正因为此,此次测井业务能平稳重组,经营稳健向好,迅雷之势中又“波澜不惊”。中国石油测井公司抓住改革难点,系统梳理机构、队伍、薪酬等关键问题,落实重组具体要求。对内,统一市场生产管理,做好机关机构调整改革,在资源效益最优基础上,充分考虑各单位利益。对外,主动对接技术需求,做出服务油气、保障钻探的郑重承诺。
重组的中国石油测井公司焕然一新。
看规模,员工数量破万,作业队伍、设备数量均增加一倍多,技术实力居国内第一。
重组也让只有15年历程的测井“新秀”一夜之间成为世界第三大测井公司,仅次于驰骋了近一个世纪的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
看保障,塔里木、冀东、大庆、西南等市场与中国石油测井公司原有市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市场队伍、人员装备能够自由流动,700多支测井队伍在中国石油测井大旗下拧成一股绳,对长庆等重点市场服务保障能力有了极大提升。
看实力,新组建的中国石油测井公司集中了国内测井一流的自主研发技术装备,逐步实现基础、前沿和高端技术利器研发资源、队伍相对集中,避免了过去重复研发,实现了技术、研发、装备等资源的共享。
从“闪电”重组、平稳过渡到保障上产,中国石油测井业务改革重组蹄疾步稳,坚持专业化发展不动摇。今年前10个月,公司仪器一次下井成功率99.78%,测井识别准确率94.69%,为加快增储上产做出重要贡献。
聚合技术优势
激发倍乘效应
来自西南分公司的“先锋”射孔弹因其“世界穿深”、质量稳定而蜚声国内外,是民族品牌的骄傲。然而,过去由于市场壁垒,能见识“先锋”产品的油田不多。
重组后,中国石油测井公司组织西南分公司加强射孔产品销售和射孔技术支持,截至10月31日,各型射孔弹今年销量近166万发,同比增长86%。其中,中国石油测井公司内部销售射孔弹139.6万发、射孔枪5.3万米。
在本轮工程技术业务重组中,中国石油测井公司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即持续提升技术研发、仪器和工具制造、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高油藏研究、施工保障、市场开拓能力,加快跻身国际一流测井服务商行列。其中,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水平反映了测井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衡量测井企业服务油气、保障钻探能力的关键指标。
“表面上看别人有的技术和装备我们都有,但是我们项目不全,优势技术到商业化应用还有很大距离。这需要更广范围加快科研合作,真正让优势更优,亮点更亮。”中国石油测井公司生产技术处处长张炳军说,“专业化重组为提升测井技术实力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加快前沿技术融合和研发。中国石油测井公司瞄准打造国际一流测井技术装备,在梳理现有技术现状和技术需求基础上,打造地层成像测井装备(FILog)品牌,加快特色技术系列化融合发展。EILog常规测井、LEAP快测平台、慧眼2000高分辨率测井、猎鹰800这些市场上耳熟能详却“老死不相往来”的仪器走到一起。目前,已经形成了一量四谱保勘探、一串快测保开发、测导一体保钻探、桥射联作保压裂、注采联测保采油的技术服务系列。
加快研发成果转化。公司坚持“项目来自生产、动力源于应用、样机就是产品、成果必须推广”的科技方针,强化科研计划、项目管理,方位侧向电阻率、方位伽马成像随钻测井仪、核磁共振与阵列感应成像等一批科研新成果投入现场应用。
加快成熟技术推广。中国石油测井公司大力整合优势技术和利器,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让好的技术和利器不再“偏安一隅”,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去创效。
“过去先锋射孔弹常见于川渝页岩气区块,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疆、冀东南堡、塔中等重点区块上,赢得了好口碑。”中国石油测井公司西南分公司经理陈锋表示。
今年前10个月,中国石油测井公司推广应用存储式一串测、过钻具一串测、智能泵送桥塞射孔等快测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快速测井工艺时效整体提升30%。
加快转型成为油田“智囊”。中国石油测井公司把研究、制造、服务一体化拓展为研究、制造、服务、应用“四位一体”发展方式。7月,成立测井应用研究院,与10个分公司联合,在16个油气田开展测井资料应用工作,加紧对各油田测井、地质、岩性、水性等基础数据再研究再认识,深度发掘测井资料“宝库”,致力于提升测井资料的价值,拓展测井资料应用范围。
过去,测井被认为是一孔之见,主要是单井解释评价。如今,测井已深入到油气生产全过程。通过创新“测井+”综合评价技术,测井资料被更加广泛深入地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和钻井、压裂、注水、采油等工程。测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要给出精准解释,还要主动参与重点工程方案讨论,扮演油田勘探开发和石油工程的参谋。
“未来测井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你测了什么,测了多少,更体现在这些资料为油田增储上产发挥了什么作用。”测井应用研究院院长张荣新表示。
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
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通过重组,中国石油测井业务竞争力和影响力站在一个新高度上。
上半年,斯伦贝谢、哈里伯顿等知名油服公司高管频频到访西安,寻求与中国石油测井公司深化合作。
然而,中国石油测井人清醒地认识到,刚刚完成重组的测井业务,离五指成拳、发挥合力还任重道远。“需要从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加快内部融合和升级,推动测井业务的发展动力转换,实现真正大而强。”李剑浩表示。
生产流程再造最为紧迫,决定了能否“打通”不同地区队伍的作业“习惯”,实现协作交融。辽河分公司小队队长钟世洋感触颇深:“大家聚在长庆时才发现,都是干测井的,差别却这么大。手里的装备、施工标准、作业流程不尽相同。”
对此,中国石油测井公司从统一生产管理流程入手,取不同测井“标准”的最大公约数,用最短的链条、最明确的语言,形成简明清晰的生产环节和界面,打造统一的生产流程,让不同习惯的队伍都能懂,能上手,彼此能够比学赶超。
中国石油测井公司提出,管理重心要由过去 “以小队为中心”向“以井为中心”转变,打破队伍和装备的固定关系,按具体的井况选能干的队伍、最适合的技术系列。鼓励小队同时会测常规、测工程、做测试,一队多机、一队多能。推动贵重的、稀有的技术装备资源共享,实现“动人不动设备,动测井不动后勤”。
“新管理方式着眼发掘小队最大生产潜力。学得越多,会得越多,干得越多,才能跟上施工条件日益复杂的现实。”中国石油测井公司市场处处长董银梦表示。
重组后,中国石油测井公司与各家分公司之间在经营思路上统一也迫在眉睫。之前,各家测井生产组织模式存在很大差异,测井公司以项目部制为主,“川庆测井”实行专业分公司制,“大庆测井”则是作业大队制。不同的组织模式实质是各分公司经营理念的不同。
树立全员市场化经营理念是中国石油测井公司的选择。将不同的组织体制统一改成分公司制,增加了分公司独立核算的职能,制定“奖金跟着产值走”的政策,以收入的3%加利润的10%,合成小队奖金,鼓励小队不仅多干增收,也要降本省料。
“队伍增长跟不上工作量增长,那就强化激励,提升人均产值和创效。”公司人事处处长张宪说,“700多个小队都会算账,将是一股巨大的生产力。”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也成为融合中的无形力量。中国石油测井公司确立了“不忘初心,服务油气;不忘本来,保障钻探”的发展理念,开展员工思想大调查、形势任务教育、技能比武、劳动竞赛,促进了公司思想融合、目标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打造富有特色的测井文化。
历经几次专业化重组,中国石油测井业务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对标国际一流水准,统筹全国“一盘棋”的格局,服务油气、保障钻探,中国石油测井公司将迸发无限能量,收获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