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帽帽带扣严了,硫化氢报警仪开启了……”11月19日上午,普光气田201
集气站职工袁旭中和杨银山在巡检前,一边互相检查彼此的劳保着装,一边相互提醒。
从2010年签订安全“契约”以来,袁旭中和杨银山结成“安全伙伴”已8年有余。“我的安全我负责,你的安全我有责。”像这样的“安全伙伴”,遍及普光气田所有基层班组。他们一起巡检,一起验漏,一起解堵,一起监督维保人员施工……
“我跟银山共处的时间比跟我媳妇儿都多。”袁旭中开玩笑地说。
结成安全“共同体”,把生命互相托付
普光气田以气藏硫化氢含量高而闻名,加之山高路险,地面集输系统工艺复杂,怎么最大程度保证基层班组员工的安全呢?2010年,普光分公司发动基层班组成员两两签订“安全伙伴”承诺书,建立起像伙伴一样的互助关系。于是,袁旭中和杨银山就这样结成了“安全伙伴”。
“要不是老袁,我五年前可能就已经没命了!”杨银山心有余悸地说。
2013年4月18日,杨银山永远忘不了这一天。上午8点,他像往常一样穿戴好劳保用品,就要去装置区巡检。
“等一下,再互相检查一下‘空呼’吧。”袁旭中谨慎地对杨银山说。
于是两人又开始互相检查。这时,袁旭中发现杨银山佩戴的空气呼吸器的呼吸阀没有连接好,于是赶紧帮他连接好。
两人走到井口区时,发现黄色状态灯闪烁。他们迅速验漏,发现普光201-1井高低压限位阀根部阀发生硫化氢刺漏。袁旭中大惊失色:“银山,你刚才要是直接去巡检,吸上一口硫化氢,这会儿可能命都没了!”
杨银山也觉得后背发凉:“安全伙伴是相互托付生命的关系,真的不是戏言。”
走了一遭“鬼门关”之后,两人更认识到“安全伙伴”须臾不可分离。
经验共享,默契搭档,实现“1+1>2”
“在工作中,‘安全伙伴’能时常互补知识,让安全管理1+1>2。”提起“安全伙伴”的意义,天然气净化厂职工吴守攀脱口而出。
去年7月,刚刚完成操作培训的吴守攀调至净化二车间,并与郑翔文结成了“安全伙伴”。对这个经验不足的新伙伴,郑翔文从联合装置的风险点到中控室注意事项,都一一向吴守攀详细交代。每次遇到新问题,吴守攀都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详细地记下来。一年过去了,吴守攀进步很快,每次施工前都能首先指出风险点。
11月10日,两人接到中控室调度员通知:“六联合一系列第一级反应进料加热器的蒸汽阀不断开大,但内部气流量却没有发生变化。”“疏水阀组堵塞。”两人听完调度的描述后几乎不约而同地说。骑上自行车,两人迅速赶往现场。按照操作规程,应当直接打开疏水阀进行排凝。郑翔文正要操作,吴守攀却一把拉住他:“管线内的凝结水高温高压,可能会造成人员受伤和其他部位仪表受损,很危险。”
“我记得进料加热器的OS线也有排凝功能。”两人绞尽脑汁思考对策,吴守攀突然说道。随即,两人对现场流程仔细梳理,最终确认了使用OS线进行排凝的可靠性。完成操作后,很快,他们就接到了中控室传来的管线恢复正常的消息。“还好有你在,不然我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到这个方法。”
回去的路上,郑翔文不断拍着吴守攀的肩膀夸赞。事后,这一做法得到车间认可,被列为技术革新项目在全厂推广。
“安全伙伴”不固定 “安全团队”更保险
杨永欣是普光气田301集气站的采气大班,不知不觉间来气田工作已近十年。从“安全伙伴”制度建立之初,他就积极参与。多年积累的经验让他对“安全伙伴”有了自己的理解:“‘安全伙伴’可以是不固定的。”
宋凯是去年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来到气田后,杨永欣与他不仅确立了师徒关系,还将他认作自己的“安全伙伴”,在工作中对他认真负责。“师傅很严格,每天都会考我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不光是理论,还有实际操作。如果没做对,后果会很‘严重’。”宋凯笑着说。
被杨永欣严格对待的不只宋凯一个。全站13个人,杨永欣每天都与不同的小班人员在一起工作。当宋凯不上班的时候,杨永欣便与当班人员结成“安全团队”。“他们的安全我有责,同样,我的安全大家也有责,我们是一个‘安全团队’。”杨永欣说。
有些人对杨永欣这种做法不以为然,认为“安全伙伴”之间照顾好彼此就足够了。但是,去年8月发生了一件事后,大家都认同了他的做法。
那天,该站职工王兴华进入方井池查看压力表数值,另外两个职工在一旁监护。王兴华上来时,突然被台阶绊倒,膝盖流血。
“我上次从方井池出来也被绊倒了,因为其中一个台阶水泥掉了半截,导致高低不平。只是觉得事不大,就没有跟大家说。”事后,其中一位现场监护人找到杨永欣,后悔地说。
如果他当时把发现的这个安全隐患同大家分享出来,引起重视,及时消除,发生在王兴华身上的这个小事故就可能避免。从此,每次施工前,“安全伙伴”除了互相检查劳保穿戴外,还会将自己掌握的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点、注意事项同大家分享,施工中遇到关键操作时,也会互相提醒。
“昨天安全不等于明天安全,只有将所有隐患曝光出来,才能夯实气田安全生产根基。而这,需要团队共同努力。”杨永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