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9年,
齐鲁石化热电厂喜讯频传,继一月份入厂入炉煤热值差指标实现130千焦/千克后,二月份再传捷报,入厂入炉煤热值差指标实现138千焦/千克,连续两个月低于
中石化150千焦/千克标准,实现创优达标,创建厂以来最好水平。他们是怎么实现的?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为何降?追根溯源探原因
“何为热差值,通俗讲即为入厂煤与入炉煤热量差。入厂煤与入炉煤热量差是指入厂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值)与入炉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值)之差。计算方法主要有: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与供货商结算时认可的煤炭热值-入炉前的取样煤的化验热值。”一直主管这项工作的热电厂生产调度副科长的韩子钢介绍说。
电煤是热电厂提供能源的物质基础,它的费用占热电厂成本费用的70%。电煤成本是该厂生产管理和经济核算的中心环节,燃煤管理是其主要工作,入厂煤热值差反映了煤炭的管理水平,热值差大,热值损耗多,经济受损失,入炉煤值低、煤耗大,成本增加。因此做好煤炭管理工作,降低热值差,就是增加企业的效益。
“统计方面,如何确保对比入厂煤和入炉煤是同一批次?”“最为常见的是采样、制样、分析三者之间误差,怎样消除?”“有的进厂储存时间长,存在部分氧化,如何保证热值不下降?”谈起在这之前,未能达标的原因,在这条链条上相关单位讲了很多理由,总之一个字:难。
“再难,也要克服。热差值达标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必须完成。”厂长王军明掷地有声的话,犹如炎炎烈日的一剂清凉剂,使大家瞬间清醒。
随后,在主管副厂长刘委东的牵头下,解散了在这项工作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煤管科,将其职责分别划分到相关车间和科室,于2018年6月成立了由技术质量科、燃料车间、锅炉车间、党群科相关人员组成了联合监管督查部门。
怎样降?因势利导巧解题
“首先从源头进行把控,保持合理库存,加强煤场管理,减少煤场存煤时间,增加煤炭周转率。”刘委东说。
安排专人负责煤场煤炭的堆放和取用管理,掌握煤场各个位置存煤的质量情况,为转煤和存煤提供指导。煤场管理人员对煤场存煤的使用,煤场煤堆的存放时间、煤种、组成、数量、堆位情况随时统计整理归档,把存放时间相对较长的煤炭最先供到锅炉减少煤炭热值自然损耗。
由于入厂煤来源地不同,其品质指标也不同,为此,该厂专门为每批进厂原煤情况建立档案,主要包括进厂时间、煤质指标等。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检测指标情况,制定混配掺烧方案,同时对煤场的原煤情况实行动态跟踪,按照科学合理的比例执行。采取“烧旧存新”的模式,并在每垛煤掺烧完毕后,彻底清理底层煤和实施机械压实的措施消除“祸根”。
严抓采制化环节管理。形成技术质量科、燃料区域、检验计量中心等多方配合联动的煤炭管理机制,实现采制化环节全过程、全天候视频监控,确保煤炭质量检验依法合规,数据准确。
严把煤质关。按照集团公司《动力煤验收技术规程》和《热电厂煤炭质量管理细则》的要求,监督入厂煤采制的全过程,提高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强化互相监督,物装中心人员、燃料车间调度、采样人员到采样机签到,人员到齐后开展取样工作,任何一方不到位不开展工作,互相约束监督,堵塞人为因素漏洞,保证每一批进厂煤炭指标真实准确。” 该项工作的具体牵头负责人韩子钢对记者讲到。
“按照国家标准,对原有的采样制度进行完善,加强对采样人员培训和廉洁教育,强化采样过程监督,节假日实施‘两特’带班制度,确保在我们负责的采样环节数据的真实性。” “采制样都是机械控制,电脑编码,采样人员和制样人员不碰面。制样人员接到的样表都是经过重新进行编码的。他们要准确记录二维码,清点煤样、桶数,称量煤样质量,记录采样方式及车辆数目。”燃料车间党支部书记李登峰和锅炉车间党支部书记李欣就他们具体负责的入厂煤、入炉煤采制样工作过程及措施分别向记者进行了讲解。
怎样保持?重监督强执行抓落实
“成立煤炭督察小组,不定期深入现场查找煤炭管理问题。对查出的问题立即通报,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深入分析原因、规范行为。” 联合监管督查小组成员,党群工作科主管张宁深感责任重大。
截至到目前,他们已累计编辑周报20期,下发《监察建议书》28期,查出问题98项,已整改96项,2项正在整改中。
张宁说,督查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督查堵住‘出血点’,实现达标。
“通过微信、邮件、电话等建立煤炭信息互通机制,抓好入厂煤炭信息的获取、传递、共享工作,每批入厂煤都有相关的质量信息,以便于指导入厂煤验收、掺配、煤场存放。” 主管这项工作半年后,韩子钢已由当初的棘手逐渐感到了得心应手。
与此同时,他们还对超出入厂控制指标的煤炭追根溯源,及时跟物装中心煤炭科反应,避免不合格煤炭再次入厂影响锅炉稳定燃烧和脱硫装置环保标。对影响生产的煤炭坚决停发。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积极沟通索赔,1-2月份,扣款合计354.6万元。多项措施的实施,困扰热电厂热值差达标的瓶颈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