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采油三厂与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开展“科研生产双促式”联建活动,以技术交流、成果共享、互派业务骨干挂职工作等方式,促进科研与生产的深度融合,成果显著。
“见油啦,见油啦!”1月30日,采油三厂开发研究所油藏二室传出了阵阵欢呼声,技术人员对着现场最新反馈的TP189X井压力和产出液性激动地欢呼起来。原来,该厂托甫台区块的未建产井TP189X井实施上返酸压作业后排酸见油,获得了3mm油嘴下油压30.4MPa、小时产液3方、含水为零的高产工业油气流,一举实现了由未建产井向高产井的华丽转身。截止4月8日,该井措施后累计增油1183吨,日产油仍保持在30吨。
这样一口沉睡多年的老井“起死回生”与三方开展的“科研生产双促”联建活动密不可分。TP189X井是一口早年钻的一口滚动勘探开发井,多次采取措施投产始终没有建产。采油三厂开发研究所通过对该井及邻井生产历史深入分析,提出上返酸压的设想;勘探开发研究院碳酸盐岩项目部应用“三定”新资料,识别出该井井周存在小缝洞群,地质上存在巨大潜力;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储层改造研究所通过对酸液体系及施工过程优化设计,确保了现场施工最大限度实现油藏地质目的。三方优势互补,无缝衔接,促成了这口未建产井的重生,盘活了数千万的国有资产。
自2016年三方开展“科研生产双促”活动以来,类似的成果很多。勘探开发研究院碳酸盐岩项目部与采油三厂开发研究所联合攻关,创新形成了“332油藏分析法”,大幅提升了断溶体油藏开发效果,获得西北油田改善经营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储层改造研究所与采油三厂开发研究所联合攻关,应用复合控缝高酸压、高导流通道压裂等新工艺新技术,加强储改工作,使油层改造措施井单井增油同期增加1492吨。
在互促活动中,采油三厂技术人员学会了应用蓝马软件及“三定”资料进行注水、注气、措施等潜力排查,提高了油井分析水平,同时提高了工艺设计及措施方案制定的针对性,使措施有效率达到80%以上。
2019年3月11日,两院一厂“科研生产互促”联建进入新阶段,除了以往勘探开发研究院碳酸盐岩项目部党支部、工程技术研究院储层改造研究所党支部外,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藏工程研究所党支部、油气藏地质研究所党支部也与采油三厂开发研究所党支部达成了“科研生产双促式”联建协议,为技术人员搭建了更为广阔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实现了从油藏到工程、室内到现场的全方位深度融合,让采油三厂技术人员学习更便捷、分析问题更全面,同时也让采油三厂开发研究所油藏开发“参谋部”的职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