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4个月里,海湾地区局势持续紧张,这一切源于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早在去年5月,美国宣布当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一年内这些制裁并没有改变伊朗在伊核问题上的立场,于是美国启动极限施压,对伊朗发布
石油出口禁令,企图切断伊朗这一经济命脉。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美国向海湾地区增派重兵,林肯号核动力航母、B-52战略轰炸机和数万人的作战部队先后被部署到伊朗周边,一场激烈的军事对抗就此上演。
美国为了拉拢盟友围堵伊朗,提出了所谓的“护航联盟”,目前英国、以色列、澳大利亚、韩国已经加入了护航阵营,但法国、德国、日本等国明确拒绝参加,其中法国在伊核问题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世界第三核大国,法国深知伊核协议对中东、欧洲乃至世界安全形势的积极意义,因此极力维护这一协议。G7峰会前,伊朗外长扎里夫公开表示,如果欧洲不能保证伊朗免受制裁,那么伊朗将被迫停止履行伊核协议。
就在伊朗发出这一最后通牒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个邀请伊朗外长扎里夫前往G7峰会讨论伊核问题,并且还主动与伊朗总统鲁哈尼进行电话会谈。这一幕幕令美国感到强烈不满,美国始终认为,美国就是世界的领导者,任何国家都不能代替它的话语权。如今法国终于出手了,9月3日欧盟组织代表正式向伊朗提出援助计划:法国将向伊朗提供150亿美元信用贷款,用于购买
伊朗石油,前提条件是伊朗继续遵守伊核协议,不再提高铀浓缩丰度和产量。
这一援助计划得到了伊朗议员阿利·木塔哈里的证实,他表示只要伊朗继续履行协议条款,不再发表提升浓缩铀丰度和产量的言论,那么法国会分三期为伊朗提供这150亿美元的信用贷款,从而换取伊朗的石油出口。除此之外,欧盟将确保伊朗油轮在地中海与大西洋海域的安全,除了“脱欧”进程中的英国,其余欧盟国家都对法国的提议表示赞成。欧盟对伊朗的援助计划,无疑是让美国的制裁令成了一张废纸。
众所周知,早在7月4日英国曾在直布罗陀海峡扣押了一艘伊朗油轮格蕾丝一号,直接导致海湾地区的对抗局势升级,伊朗在短短一个月内接连扣押两艘英国油轮,好在两国保持了克制,展开了谈判。最终英国方面作出妥协,于8月18日将被扣押的伊朗油轮释放。在此之前,美国还利用法律手段对英国施压,要求继续扣押伊朗油轮,但最终遭到了拒绝。欧洲国家已经看清了事实,卷入这场对抗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