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人物 » 石油人物动态 » 正文

时代楷模陈俊武: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专注炼油工业70载

日期:2019-10-09    来源:国际能源网

国际石油网

2019
10/09
09:4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陈俊武 时代楷模 催化裂化工程技术

  在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作为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92岁高龄的陈俊武院士,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投身我国石油石化事业七十载,陈俊武院士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俊武院士
  打破垄断 催化裂化工程技术从无到有
  目前,我国汽油消费量的70%都是由催化裂化装置生产,而在建国初期,这项技术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一片空白。
  20世纪60年代,国内的炼油技术还相当落后,难以对原油进行有效的深度加工,无法从中炼取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轻质油产品。即便在首都北京,许多公共汽车仍背着煤气包在大街上跑。
  流化催化裂化作为炼油工业的关键性技术,具有投资少、操作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石油精炼中最重要的转化工艺之一。当时,这类装置在全世界只有20多套,炼油关键核心技术被西方国家层层封锁、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

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学生作业辅导
  为了改变中国在炼油领域中的落后局面,1961年底,石油工业部决定抽调科研、设计、制造、基建和生产等方面的骨干力量,自力更生开展流化催化裂化等5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这就是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炼化技术的“五朵金花”。彼时,只有34岁的陈俊武迎难而上,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总设计师。
  陈俊武上任后,为了打破国外垄断,他和团队一起加班加点做数据和方案,经常一天伏案十几个小时。想起那段艰苦的岁月,陈俊武曾平静地对记者说:“科学报国就是要有牺牲精神,咬着牙也就熬过去了。”
  在陈俊武主持下,1963年,1000多张设计图纸完工,1964年,项目开始施工备产。1965年5月5日,我国第一套年加工能力为60万吨的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投料试车成功,中国炼油工业史上写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国第一套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
  这套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安装的炼油装置,成功地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炼油深加工技术的垄断,带动我国的炼油技术一举向前跨越20年,几乎可以接近甚至赶超世界先进炼油水平。
  由弱变强 为我国油气工业奉献70年
  从大学毕业便立志走石油报国之路,到2019年被授予“时代楷模”,今年,已经是陈俊武院士为国工作的第70个年头。工龄与共和国同龄的陈院士,如今依然思路清晰,声音洪亮,并且还在坚持打卡上班。
  在70年砥砺奋进中,陈俊武为我国油气化工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催化裂化技术的深化道路上,他从来没有停下脚步。除了实现了催化裂化工程技术“0”的突破,他还主持完成了同轴式催化裂化、渣油催化裂化等多项炼化技术,相关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深入武汉石化调研
  1972年,被称为“一顶二”的蒸馏—催化裂化联合装置在锦州试运成功,陈俊武和同事在研制过程中绞尽脑汁,贡献卓越。
  1978年,陈俊武担任洛阳炼油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由他指导设计的中国第一套快速床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乌鲁木齐炼油厂试运成功,第一套120万吨/年全提升管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浙江镇海炼油厂开车成功。
  1982年,按照陈俊武技术方案建设的兰州炼油厂50万吨/年同轴催化裂化装置投产,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优秀设计金奖。
  同年,陈俊武主持承担了包含“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采用自主技术建设一套全新催化裂化装置”两大任务的国家“六五”攻关任务。
  1985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在石家庄炼油厂实现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誉。
  1989年,既有同轴结构、又有高效再生的1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在上海炼油厂建成投产。1994年,该技术获得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发明专利授权……
 
  攻坚克难,敢为人先,在以陈俊武为代表的几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目前,我国建成投产的各种催化裂化装置已有150余套,年总加工能力达1.5亿吨,成功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催化裂化大国。
  创新攻坚 加速推进DMTO技术升级
  1990年,63岁的陈俊武从领导岗位上退休,但他并不远就此放弃一生钟爱的炼化事业,于是他继续被返聘,始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停歇。1991年,陈俊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的担子更重,响应国家新发展需求的科研之路走得更快。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能源转型的步伐加快,陈俊武院士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对甲醇制烯烃的研究。

陈俊武院士
  甲醇制烯烃,就是用煤生产的甲醇来生产烯烃。作为石油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小到日用品、我们的衣服鞋帽,大到航空、重型机械等,都要用烯烃来生产。在此之前,烯烃一直需要通过石油加工来生产,但由于我国石油资源不足,每年以烯烃为原料生产的产品50%需要进口。
  在一次偶然的技术交流会上,陈俊武敏锐觉察到煤基甲醇制烯烃广阔的市场前景,综合考虑当下难题,他将科研重点转向了甲醇制烯烃。

  陈俊武院士在陕西华县DMTO工业试验项目现场听取装置试车情况汇报
  退休之后的陈俊武,创新攻坚的速度并没有放慢。经过辛苦奔波协调,2004年8月,洛阳工程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陕西新兴煤化工有限公司达成三方合作协议后,世界首套年万吨级甲醇进料规模的DMTO(甲醇制烯烃)工业化试验装置进入开发、设计和建设的快车道。
  一头扎进技术研发的陈俊武院士,不顾近80岁高龄,多次主持试验装置设计方案与技术开发方案。为掌握第一手数据,他甚至8次奔赴试验现场了解试验情况,只为攻克其中技术难题。
  在他的带领下,2006年5月,陕西万吨级甲醇进料规模的DMTO工业化试验宣告成功,每天可以处理50吨甲醇,远超国外同类装置试验规模。
  在此基础上,2010年8月,陈俊武指导完成的世界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180万吨级甲醇进料的DMTO工业示范装置在内蒙古包头市建成投产,在煤制烯烃领域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累计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30余项,并荣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之后,陈俊武又指导项目联合攻关团队完成了新一代DMTO技术开发。经过积累,目前,由中国科学院DMTO和中国石化SMTO两种技术生产的烯烃已经占国内烯烃产量的25%~30%,大大减少了对烯烃产品的进口,加速推进了我国甲醇制烯烃战略性新产业的快速形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成就增添了持续创新的色彩。
  回望过去,风雨70年,正是因为许许多多像“陈俊武”这样甘于奉献,至诚报国的奋斗者,新中国才能被建设得如此强盛而伟大。壮阔70年,以“陈俊武”为代表的能源建设者们,将继续奋发向上,以新时代风姿,走向更宏伟的筑梦新征程。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