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口岸1-11月进口液化石油气4.4万吨,同比下降31.9%,进口均价890.8美元/吨,同比增长48.7%。
海关总署1月13日消息,据海关统计,宁波口岸1-11月进口液化石油气及其他烃类气(以下简称“液化石油气”)4.4万吨,比07年同期(下同)下降31.9%,价值3,916万美元,增长1.2%。进口均价890.8美元/吨,增长48.7%。进口主要特点如下:
一、连续5个月宁波口岸液化石油气进口量为零。自08年7月至11月,宁波口岸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已经连续5个月进口量为零。
二、进口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宁波口岸1-11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液化石油气4.4万吨,下降30.9%,占同期口岸液化石油气进口总量的99.9%。
三、全部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
四、科威特和卡塔尔为主要原产国。宁波口岸1-11月自科威特进口2.4万吨,增长37.9%,占宁波口岸液化石油气进口总量的54.9%;自卡塔尔进口2万吨,占45.1%。
五、液化丙烷和液化丁烷各占半壁江山。宁波口岸1-11月进口液化丙烷2.2万吨,下降36.7 %,占进口总量的50%,进口平均价格为883.7美元/吨,增长49.9%;其他液化丁烷进口2.2万吨,下降26.4%,占进口总量的50%,进口均价为897.9美元/吨,增长47.3%。
宁波口岸1-11月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大幅下降,连续5个月进口量为零,主要是由于近期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持续低迷,国内市场液化石油气需求观望的情绪浓厚,同时受金融海啸影响,成品油及液化气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特别是年底部分炼油设备投入使用,作为主要副产品的液化石油气产量大增和大量新兴替代能源的出现,导致国内需求的进一步下降,都是导致目前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其实,就目前国内液化石油气发展问题而言,主要就在于定价机制上。在国际上,由于液化石油气价格主要依据原油价格的波动和市场需求量,而在国内,气价却与国际气价差距极大,国内气价与国际气价脱钩现象就更加严重。由于中国的液化石油气采用政府限价,目前基本是处于厂网混一、价格混同,政府定价与市场脱轨的状态,造成出厂价格过低,导致大部分化工企业亏损,而同时国内液化石油气产能却迅速壮大,有过剩的隐患,不利于国内液化石油气的进一步发展。
不过目前国内液化石油气发展也出现新的亮点:一是车用能源给液化天然气带来机遇,二是工业“煤改气”加速发展。
为此建议:一是改革政府定价机制,是液化石油气价格与市场接轨;二是采用管网分离、区分不同气源定价的模式,理顺液化石油气定价机制;三是以进口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作为定价的基准价;四是理顺与可替代能源的价格关系,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和动态调整的机制;五是加大出口,扩大外需,使国内液化石油气变入为出;六是加快液化气下游产业开发力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