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14时,满载24.9万吨乌拉尔
原油的“中国(英文船名:DHT CHINA)”
油轮在六艘拖轮的辅助之下,缓缓靠泊在广州石化原油码头。负责本船引航工作的引航员表示,广州石化25万吨级航道安全可靠,标志着历时三个多月的航道疏浚工程圆满成功。
广州石化25万吨级航道原水深20.8米,在乘潮一米的情况下,可以靠泊吃水19.8米的30万吨级油轮。30万吨级油轮是国际原油贸易的主力船型,所以该航道被称为广州石化
原油进口渠道的咽喉;同时,该航道也肩负着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一体化企业中海油惠州石化的全部原油进口业务,也是中海油惠州石化的生命线。
2018年9月,受超强台风“山竹”影响,三米高的风暴潮和六七米的巨浪将数百万立方米的泥沙推入航道内。台风后经检测,航道出现了大面积的回淤。
为恢复航道正常航行水深,保障广州石化和大亚湾石化区的原油、石脑油等原材料供应,广州石化华德公司紧急组织力量对航道进行了维护性疏浚。为解决临时抛泥区关闭的难题,华德公司联合中海油惠州石化紧急报告惠州市人民政府,恳请政府协助企业尽快推进抛泥区选划和审批工作。经过不懈努力,7月2日,华德公司取得了国家生态环境部核发的《废弃物海洋倾倒许可证》,这也是近两年来大亚湾地区取得的第一张海洋倾倒许可证。
由于许可证取得时间比预期滞后了近2个月,影响了航道疏浚工程的正常开工。面对多家航道使用方每个月上百万美元的油轮过驳和滞期费用,华德公司发扬“以我为主、雷厉风行”的作风,精心组织,争分夺秒,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加大施工船舶投入,保持与海事、海洋部门的良好沟通。期间,先后克服了夏秋季节台风干扰、疏浚期间保持正常航道运行、横穿航道渔业船舶多等种种难题,完成航道清淤350多万立方米,历经96个昼夜的不间断施工,10月8日,航道疏浚工作终于完成。10月12日,取得了惠州海事局颁布的《关于航道恢复设计水深的航行通告》,比原计划提前近一个月。
10月13日,海事部门颁布《航行通告》后的第二天,满载吃水达19.0米的“中国”油轮成了第一艘“吃螃蟹的船”。如果航道疏浚工作没有完成前,该油轮需要乘潮1.4米或者过驳减载进港,而10月13日并没有满足乘潮1.4米的条件。这样一来,要不增加数万美元的滞期费用,要不增加几十万美元的过驳费用。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该油轮当天不能靠卸作业,还将影响用油企业的正常生产计划,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这也充分说明了航道疏浚工程尽快投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