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高温高盐聚驱后油藏先导试验获得突破,胜坨油田一区沙二1-3单元聚驱后油藏实施非均相复合驱后降水增油效果显著,目前日产油由39吨上升至141吨、综合含水由97.1%下降至90.2%。
胜利油田一般将温度高于70℃,盐度大于每升10000毫克的油藏称之为高温高盐油藏,一般自来水的盐度为每升300毫克。这类油藏主要分布在胜利油田的胜坨、东辛等油田。
其中,胜坨油田一区胜坨油田一区沙二1-3单元是该类油藏在典型代表,地层温度80℃,盐度平均每升21053毫克,1998年实施聚合物驱,2001年又转为水驱,综合含水高达96.5%,面临着如何大幅提高采收率、保持稳产的挑战。
据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兼采收率试验室主任祝仰文介绍,用于化学驱的聚合物在高温下粘度会降低,同时由于多年开发,形成高渗透条带,特别是注聚后更加严重。
如何最大限度封堵高渗透条带,提高体系的波及和驱油能力成为科研人员攻关的技术难点。
针对该区地质条件及开发现状,科研人员经历上千次实验研究,在二元复合驱基础上,创新引入耐温抗盐性能优异的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形成新的驱油体系。
“新的驱油剂是结构可控、耐温抗盐性能更优异的共聚粘弹性颗粒,耐温可达85℃、耐盐可达每升30000毫克。”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试验室博士后姜祖明说。
胜一区自开始实施非均相复合驱以来,经过两年多现场实验,期间科研人员针对现场应用实际,不断优化、提升,注入压力明显上升,降水增油效果显著,截至目前日产油增加100多吨,已累增油近9万吨,吨聚增油21吨,方案预测提高采收率7.6%,累增油约37万吨。
在先导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科研人员进一步优化了粘弹性颗粒驱油剂颗粒大小和配比,2020年3月已在先导试验区西部推广,覆盖地质储量728万吨,方案预测提高采收率7.0%,可增加可采储量51万吨。
同时,为进一步优化项目效益,科研人员还设计了矢量井网流线调整模式,在没有加密井网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发挥非均相复合驱的提高采收率效能。
据了解,为进一步拓宽非均相复合驱应用领域,科研人员还在条件更苛刻的高温高盐油藏开展试验攻关,随着该项技术在高温高盐油藏推广应用,可覆盖地质储量达12.94亿吨,预计提高采收率8%以上,增加可采储量1.03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