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知识 » 正文

各国语言中“石油”是这么来的

日期:2020-06-02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网

国际石油网

2020
06/02
10:1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石油 石脂水 猛火油

从一千多年前发现石油,到19世界后期内燃机加速的工业革命;无论是曼哈顿街头的灯火通明,还是西伯利亚荒原奔跑的火车,亦或中东繁忙的港口,都无时无刻在消耗着石油;它一直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身处什么国度,无论你用什么语言在交流,石油工业就在你身边。

那么各种语言中“石油”一词究竟是怎么发展而来的,我们统计了常见几种语言,以及发音,一起来感受下不一样世界。

汉语:石油

当然首先第一个要说的就是汉语里“石油”这个词的来源。有人认为《易经》中“泽中有火”、“上火下泽”的记载就是天然气或油的燃烧现象,不过这个有待商榷。

石油作为一种可燃的液体,古人们也曾经脑洞大开,起了各种不同的名字,比如“石漆”、“脂水”“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等。我们就一一看下。

东汉时期,大史学家班固,就是当年的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的弟弟,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高奴县有洧(wěi)水可燃”,高奴县大概为现在延安一带,班大人应该算是第一个记载石油的产地和可燃的特性;

南朝范晔,潮男,爱好捯饬衣服,在《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县南有山,石出泉水,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石漆这个名字可能是当时的人认为是从石头中流出的,类似于树漆,或者是因为石油是黑乎乎的(“漆”有黑色的意思),按照正统说法应该是这句话表明了当时人们已经认识了石油并开始对其加以利用。不过我是看到了“不可食”三个字,脑补了一下当时吃货们是怎么验证了“石漆不可食”,应该是爽爆了……

唐朝段成武的小说《酉(yǒu)阳杂俎(zǔ)》,一本描写唐朝奇幻世界的书,将石油称之为“石脂水”,而且还写到了“燃灯极明”,唐朝版亮瞎了钛合金狗眼。

北宋曾公亮在当时编著的军事百科全书《武经总要》中,送给石油一个很有战斗力的名字:“猛火油”,想想也知道曾大人用它来干嘛,守城头的可以泼敌人一身油,并附赠冬天里的一把火。

重点来了,“石油”一词终于出现了,大宋朝理科学霸沈括沈学霸在《梦溪笔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至此大天朝的词典了就有了“石油”一词。

英语:petroleum

接下来再聊聊腐国语言里“石油”这个词的来源,在英文中petroleum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troleum(其实辣么多都是来自拉丁语),而在拉丁词根中petr,petra是石头的意思,延伸到人的品质就是刚毅、坚硬的意思,因此大英人民也喜欢给男孩取名“Peter”、“Peterson”,洋气吧,其实换中文就“石头”“小石头”;而ol,ole表示油,如“oil”、“olive”等,因此petroleum就可以认为是“来自石头中的油”,也可以简写为petrol。

另外,英语中“gas”一词表示汽油、加油的意思,通常情况下英语里的词都是有来源的,而gas这个词却有点特别,是英语里很少见的、凭空创造出的词,和孙猴子一样,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一样,不过仔细想想也是挺应景儿的。

日语:石油(せきゆ)

日本历史里关于石油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797年,也就是唐朝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俗称唐太宗李世明那会儿。在《日本书纪》(日本最早的正史,由汉字写成)中提到日本越国地区向天智天皇进献了“可燃之土”和“可燃之水”,据考证,这里提到的“可燃之土”和“可燃之水”指的就是沥青和石油。

在日本的《大和本草》,即日本版的《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在14世纪左右(元朝和大萌朝的时候),日本越后地区就有地面冒出了石油,可能因为石油硫化物含量较高、气味难闻,当地人称之为“臭水”,而在日语中,“臭”与“草”发音相同,而“臭”字不雅,因而“臭水”经过流传逐渐变为“草水”了。

在明治世纪之前的日本,炼制灯油过程中的挥发油被称为“恶心的臭水”,天然气叫做“随风的臭水”,受当时技术条件影响不能进一步处理的油渣被称作“该死的臭水”,就好像“百年一遇美少女”、“五百年一遇美少女”、“千年一遇美少女”,看来日本人民词语匮乏的问题自古就有的啊!

另外在日本又将石油叫做“石脑油”,关于这个叫法的由来,现在是说法不一,有人说因为石油和脑浆一样黏糊,口味略重;有人说因为轻油炼制馏分的最上端和大脑在人体的最上端相似,好有道理的样子。同时在民间也有的“石炭油”的叫法。不过在明治时代初期,为了与石炭(煤炭)炼制的油品相区分,日本人选择了从petroleum一词直译的“石油(せきゆ)”,并一直沿用至今,据传现代汉语的石油一词就是从日语借鉴的。

俄语:нефть

在战斗民族的语言里(俄语)石油(нефть)一词的由来也是版本颇多。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该词源于土耳其语中的нефт,最早源自新波斯语中naft一词,后来发展成俄语中的neft,原意为“湿的”、“液体的”、“流动的”,因此可以从字面上将其理解成“液态的、湿的东西”。naft这个词在英语中另分一支演化成了naphtha一词,在现代工业中,专指石脑油(粗制轻油的统称,不是日本人认为的“脑花”)。

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俄语“石油”一词来源于巴比伦时期的希腊语naptu,在希腊语中nabadu是“光”的意思,应该点燃石油产生光的引申吧。在汉谟拉比法典中也有关于用石油照明的记载,也就是说在巴比伦时期石油曾经用于照明,古巴比伦版亮瞎狗眼,只不过烧起来的黑烟可能有点辣眼睛。

作为战略物资,据说当时石油就作为希腊火武器的一部分,在海战中应用,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泼一船再送把火的模式,或者有希腊版借东风火烧赤壁了。

阿拉伯语:

最大的梗来了,作为最大的产油地区,我一直以为阿拉伯语里石油这个词会有很悠久的历史,会有很多故事,可以写一篇长文;然而,我找了好些资料后,竟然没有看到阿拉伯语里“石油”这个词有明确的起源。

【中文读音:逼特路(需要弹舌)了】这个词是石油的意思,是根据英语的Petroleum这个词音译而来;而【中文读音:尼夫突】这个词,在阿拉伯语里也是指的石油,跟英语的oil相对应,有的学者说这是从希腊语音译过来的,而有的学者说这是很古老的阿拉伯语单词,然后被希腊语所引用,然后又用回来了……,关于阿拉伯语里“石油”这个词我只能写这么多了。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