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正在加速全球炼油业的结构性巨变。
一边是随着美国和欧洲疫情重燃,石油需求持续走软,化石燃料向新能源的转移也将炼油厂推向更深层次的危机。本月早些时候,世界第三大油企壳牌已被迫关闭了其引以为傲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Convent炼油厂,并刚刚裁员约700人。
而太平洋彼岸,中国和亚洲部分其他地区则经济逐步复苏,塑料和燃料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浙江的荣盛石化公司正于当地工业园启动一批新的项目,目标每日原油加工量将达到120万桶,相当于英国全部产能。
国际能源机构(IEA)日前表示,中国将最早于明年取代美国这一半个世纪以来的领头羊,坐上全球炼油业的头把交椅。1967年,也就是Convent工厂正式启动那年,美国炼油产能还是中国的35倍。
咨询公司Facts Global Energy(FGE)的炼油行业主管Steve Sawy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未来几年,中国原油日加工量预计增加逾100万桶……可能会在未来一两年内超过美国。
亚洲炼油业崛起
近年来,随着中国炼油业崛起,以及印度和中东地区几家大型工厂的启动,全球原油出口国对亚洲的出口量日益增加,而对北美、欧洲长期客户的出口量则逐步减少。
其中,中国炼油公司随着产能增加,正在成为国际汽油、柴油和其他燃料市场上一支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由柴油和汽油消费量快速增长所驱动,中国炼油产能较2000年已增长了近2倍。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估计,到2025年,产能将从今年底每日1750万桶,增加到每日2000万桶。
同时据彭博报道,印度也将在2025年前将其日产量提高逾50万桶,至800万桶/日。中东石油生产商也在大举投资并开拓新的油田,至少有两个日产量超过100万桶的项目将于明年投产。
亚洲炼油业高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随着亚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对用于制造塑料的石化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行业顾问Wood Mackenzie称,2019-2027年全球炼油产能将有一半以上来自亚洲,其中70%至80%将主要用于制造塑料。
亚洲每年要进口大量的石脑油、乙烯、丙烯和液化石油气等原料,其中液化石油气被广泛用于塑料制造,这间接推动了一体化原油精炼厂的发展。长期以来,美国是亚洲石脑油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供应国。
不过,尽管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炼油产能将大幅增加,全球石油需求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从疫情冲击中完全恢复过来。IEA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炼油产能已创纪录减少了170万桶/日,未来每天可能还要再减少数百万桶,其中一半以上是由于美国工厂减产。
IHS Markit欧洲-CIS炼油研究主管Hedi Grati表示,欧洲五年内原油加工产能预计再削减170万桶/日,约三分之二的欧洲炼油厂营收已无法弥补开支。而Steve Sawyer估计的数字为200万桶/日。
需求仍是问题
不过IEA称,尽管比起全球其它地区,中国原油加工需求基本面明显改善,但产能增加可能超过了需求增长,同样面临供给过剩的问题。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称,2025年,中国的原油供应过剩量可能达到140万桶/日。尽管新建了炼油厂,但需求增长可能会在2025年见顶,然后随着长期低碳化进程逐步放缓。
全球方面,IEA表示,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将以创纪录的880万桶/日速度下滑,明年只有不到三分之二的需求能够恢复。
事实上,早在疫情前供应过剩问题就已经让一些炼油厂生存艰难,去年,全球原油加工产能就远远超过了8400万桶/日的需求,达到1.02亿桶/日。IHS Markit主管Rob Smith表示:
人们原本预期要进行长期、缓慢的调整,如今疫情却给了一记突如其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