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布伦特原油的价格再次回升到了50美元/桶水平。
50美元/桶的价格,目前已高于大部分石油公司的盈亏平衡点。在今年第三季度,包括中国石油、壳牌集团、道达尔集团等多家国内外大型石油公司,都已实现了转亏为盈。
如果石油市场接下来能维持在这一水平甚至更高,更多油气企业将迎来业绩扭转。
那在即将开启的2021年,油气行业将有望走上复苏路吗?
曙光初现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际油价出现大幅暴跌导致行业投资锐减、油气项目推延,为油气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不少企业甚至因此走向了破产。
但时至年底,石油行业也出现了回暖的迹象。
除了一些大型油气生产商实现业绩增长,一些大型油服企业也在近期陆续获得新订单,为2021年的业务开展奠定了基础。
例如国内最大的完井射孔作业服务商通源石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通源石油”),就于近期再次中标了四川页岩气某区块的泵送桥塞电缆射孔联作技术服务项目。
射孔作业是开采页岩油气、低渗透油气等非常规资源的关键技术,被称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临门一脚”。这类订单的产生,无疑为油气行业带来了一个积极信号。
实际上自2020年初至今,通源石油在国内射孔器集中采购项目、射孔技术服务项目上已实现多次中标,项目区域覆盖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国内主要油气开发地区。
截至目前,其在四川页岩气区域合计泵送射孔施工超过450层,同比增速大幅提高。
而除了射孔业务,通源石油在定向钻井、压裂技术服务、带压作业等主要油服市场上都有斩获。
据了解,通源石油今年在松辽盆地连续中标了数十口水平井的旋转导向技术服务项目和压裂技术服务项目;其参股子公司在顺利开展中海油湛江分公司海上液压修井项目的基础上,又同中海油天津分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海上液压修井项目。
此外,其参股子公司还于10月同中石化西南分公司签署了为期一年的带压下油管项目框架服务协议,为进一步扩大在四川页岩气的业务奠定了基础。
从规模上看,这一系列订单预计将对通源石油未来2年的业务提供保障。这俨然意味着,其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而目前行业内见到曙光的企业,也并不止有通源石油。中国对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为油气市场复苏提供了较大支撑。在2020年,中国国内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还出现了不降反涨的趋势,为油服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土壤。
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我国累计生产原油1.8亿吨,同比增长1.6%;累计生产天然气17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3%。
全球依旧依赖油气能源
尽管2020年的国际油价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剧烈冲击,但回顾这一年却不难发现:这个被疫情席卷的世界,依然是一个对石油天然气资源高度依赖的世界。
首先,石油作为交通能源用途,目前仍存在大量需求。
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中,中国的汽车保有量约为2.75亿辆左右,其中燃油车的占比约为98.5%。尽管新能源汽车有所发展,但其占比较小,在中短期内还很难对燃油汽车形成替代。
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4930万吨,同比也并无大幅度的变化。
在石油化工品方面,我国的消费需求则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
以龙头石油石化制品乙烯为例,有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的消费量将超过5000万吨,比2019年增加近1/5,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上升到6500万吨。
在2020年疫情期间,口罩、防护服等重要医用物资,均以石油为原料制造,社会民生展现出对石油石化工业的高度依赖。
据国际能源署(IEA)12月发布的月报,预计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为9130万桶/日,同比下降8.8%。尽管有所下降,但可看出其需求量仍然巨大。
而在中国,2020年原油需求预计将再次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中国进口原油5亿吨,同比增长达9.5%。
而天然气需求方面,中国市场更表现出了旺盛增长的势态。在今年前9个月,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30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6%。
在今年,天然气市场还出现了新的利好因素——中国宣布了新的碳中和目标。根据目标,中国将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且在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在碳中和进程中,天然气由于兼具成本、储量、低碳的多方优势,已成为最重要的过渡能源。
特别的是,天然气发电十分便捷,被普遍认为是弥补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的有效措施,可配合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在可再生能源市场不断增长之际,天然气也将迎来新的消费市场。
可以断定,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天然气的开发已成定势。
《中国天然气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燃料新增天然气需求约360亿立方米,城镇燃气新增需求约280亿立方米,分布式能源、“风光水储气”一体化和燃气发电,预计新增天然气需求约420亿立方米。
总体而言,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油价带来了较大波动,但从国内外油气消费的情况看,中短期内全球以油气能源为主的局面并不会改变,并将呈现稳中有进趋势。
在凛冬里亦可前行
时至2020年末,多国对新冠肺炎疫苗的推出,为石油市场的恢复带来了转机。
自11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行,当月原油价格涨幅超过了27%,创下了今年春季市场疲软以来的最大涨幅。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21年石油需求将较2020年增长570万桶/日(增幅6.2%),且预计在2021年12月前原油库存将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一旦海外地区疫情受控,全球油气需求将随之提升。中国的油服企业们尤其是通源石油在北美、中亚、中东的订单将获得大幅释放。
在中国国内,加大油气勘探的战略亦将继续执行。
2020年10月召开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增储上产,提高油气自给能力。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再次强调了“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增储上产,提高油气自给能力”。
白皮书还提到,天然气方面,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资源评价,加强科技创新、产业扶持,促进常规天然气增产,重点突破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推动页岩气规模化开发,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
石油方面,加强国内勘探开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研发和新技术应用,加大低品位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推进原油增储上产。
油气生产企业方面,中国石油在近期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坚定不移实施资源战略,按照“深化东部、加快西部、油气并重、常非并举”的战略布局,加大风险勘探力度,大力推进集中勘探,加大页岩油气探索。
中国石化表示,将进一步谋划好中长期油气勘探开发,完善提升上游“十四五”发展规划,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国内油气增储上产。
中海油则表示,公司将提升天然气的产量,争取到2035年将天然气在油气总产量中的占比从目前的21%提升到50%。
可以预见,2021年对油气行业而言将依旧是繁忙的一年。
适者生存
但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鉴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性,一场生存竞赛将不可避免。
以生产活跃的北美油气市场为例,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今年10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今年该区域勘探与生产企业和油气服务企业的债务和破产申请都在不断刷新历史纪录,预计在2020年年底达到1000亿美元。
为了应对生存挑战,调整经营战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几乎成为了油气企业们当下的必行之路。
通源石油在今年年初就聚焦其核心竞争力——增加了非常规油气水平井钻井(旋转导向)、完井(射孔业务)两大核心环节的资本开支,而其他项目资本开支全面压缩。
而从年初至今,通源石油在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区域接连中标射孔服务项目、压裂技术服务项目和水平井旋转导向技术服务项目,聚焦主营成为其克服行业寒冬的关键。
在成本管控方面,从外部来讲,通源石油加强了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从双方合作的粘性出发来降低成本;从内部来讲,通过加强各级管理,从技术、材料、库存和应收账款入手,降低成本和运营费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通源石油今年还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其财务、项目、预算和人力资源4个管理体系进行了升级。
此外,在逆周期下通源石油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其公告显示,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7.97%。
通源石油表示,经过有效的经营战略调整,2020年公司核心竞争力并未受到损害,核心团队、核心客户并未流失,为其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顾石油行业发展历程,每一次低迷期的出现,也往往伴随着企业对技术、管理的改进,带来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在寒冬里通过了生存考验的油气企业,也更有望在之后迎来快速发展期。
展望2021年,练好“内功”将依旧是油气企业发展的战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