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1日,塔里木油田哈拉哈塘油田关井1年多的哈9-7C井和只能依靠间开生产的哈15-8C井,通过氮气吞吐工艺变为自喷高产井,两口井日增油达到31吨,累计产油2710吨。
氮气吞吐就是将氮气注入地层,焖井一段时间,再开井生产。由于气体的膨胀和重力作用,注入的氮气易于置换高部位的原油,使得高部位的原油自喷流出井口,完成吞吐过程。氮气吞吐工艺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快。
随着油藏开采不断深入,哈拉哈塘油田长停井和低产低效井数量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开发的质量和效益。目前,导致长停井、低效井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高含水、机采故障、注水失效、底层垮塌、井筒堵塞5个方面,通过水驱开采增产收效甚微。
面对低产、低效井治理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哈拉哈塘油田以深化油藏认识为基础,以停井和低产原因调查为主线,对长停井和低产井全面体检,因井制宜号准脉,对症下药开出治理方。
精细“把脉”,开展长停井全生命周期解剖,逐一摸排间开井、长停井地质潜力,摸清停井的原因,通过对单井进行摸索分析,分批次实施注气提采技术。哈拉哈塘油田从构造位置、井储关系、钻揭深度、储量规模、生产动态、剩余油类型等6方面优化注气选井原则,通过注气选井原则指导了2批次9口单井注气论证。哈15-8C井、哈9-7C井和16-17X井目前均已完成注气工作。
从失利中寻找有利。在经过注气前后效果评估,哈拉哈塘油田总结注气成功和失利经验,认为注气前能量不足及无阁楼空间是导致注气失利的主要原因,而注气后采油工艺配套不完善是导致注气效果欠佳的重要因素。哈15-8C井作为第一批次首口注气单井,在经历11轮次间开生产后,效果逐轮变差,但因钻揭深度大,具有阁楼空间,储量规模较大,自喷管柱,满足直接注气条件。此次注气开发试验获得成功,意味着哈拉哈塘油田从单一的注水方式向多元驱油方式转变的创新尝试,为长停、低效井剩余油挖潜拓宽了新路。目前,油藏地质人员加大新工艺、新技术试验力度,拓宽综合治理手段,使更多长停井“枯木逢春”、低产井“脱贫致富”,今年计划在15口长停、低效井推广氮气吞吐工艺,力争注气增油达到3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