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7日,吉林油田减氧空气驱攻关已经3年多,其中在7个采油厂101个井组开展的风险合作矿场试验,实现增油2.3万吨。在大情字井黑71等3个区块开展的自主实施矿场试验已累计注入减氧空气311.8万立方米,均处于已经见效和初级见效阶段。
减氧空气驱是利用减氧空气发生系统、增压注入系统等,将氧气体积比降低到5%以下的减氧空气注入油藏以驱替原油的开发方式。其主要机理是补充地层能量,依靠重力分异增加油藏上部驱替、降低界面张力,从而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具有气源可就地无限量获取、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稳定可持续等优势。
实验过程中,针对减氧空气驱存在高压注气、易发生气窜及氧腐蚀等风险,科研人员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前期风险合作及木146先导试验经验,创新建立了满足低渗透油藏调控需求的泡沫液注入量计算方法,设计形成3种满足分层及混注调控需求的低成本注气工艺,5种满足气液比20~100立方米/吨生产需求的组合式挟气举升工艺。针对不同油藏条件,研发形成11种满足不同油藏调控需求的封堵型及洗油型泡沫体系,及适用于不同油藏条件的抗氧除氧钝化型一体化缓蚀剂。
主要负责研发的油气工程研究院还主动与各采油厂沟通,深入了解风险合作矿场情况,在充分考虑安全及效果的前提下,创新建立了减氧空气驱注采井监测、检测方法,同时初步建立减氧空气驱安全注采调控一体化设计方法,编制完成了10个区块35个井组的注采工程方案和调控方案,为全力推动矿场试验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