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炼”建成投产后,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除铁路和公路运输外,主要靠管道运输。管道运输不仅避免油品在装卸过程中的损耗,降低费用,还能净化空气。
燕山石化建设的第一条原油管道是1969年9月开始筹备,1974年4月开工建设的秦京管道。秦京管道建设期间,正逢“文化大革命”,因受无政府主义和派性斗争的影响,加之管道建设受到岩石、风化石、黏土、沙土注地和高水位等复杂地形的制约,直到1975年6月23日才建成投油。这条管道东起秦皇岛市的安民赛,与铁秦铁路(铁岭一秦皇岛)相接,终点为北京燕山石楼东炼转运站。管道横贯河北省、天津市和北京市的13个县、市,总长度355公里。管道直径529毫米,年输油能力600万吨。除为东方红炼油厂输送油品外,还为兰州炼油厂、长岭炼油厂输送部分原油。唐山大地震使秦京输油管道遭到严重破坏,输油受阻,到1981年才修复通油。
燕山石化第二条管道是华北油田至石楼转运站输油管道,通称任京线。华北油田包括近30个大小不等的油田,其中任丘油田不仅开发最早、产量最高,而且因管辖这些油田的华北石油管理局驻在任丘,所以,人们习惯上又把华北油田称之为任丘油田,华北油田管道称任京线。华北油田管道从1975年开始动工建设,1976年6月建成投产。管道运行十多年后,因严重腐蚀曾发生原油泄漏事故,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决定重建这条输油管道。1990年11月开始动工建设,1991年8月13日建成输油。这条管道南接河北省任丘县境内的油田,北至东方红炼油厂石楼转运站,管道直径500毫米,总长200公里,年输送原油能力1000万吨,工程总投资1840万元。
天津港至燕化石楼输油管道有两条。第一条称津燕线,输送国内国外两种石脑油和进口原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为发展原油管道运输优势,实现对国内外两种原油的优化配置,决定利用黄岛(山东)、天津港的原油码头,在现有东部管网的基础上再建设部分原油管道,实现向华北地区的燕山、天津、石家庄、沧州等炼化企业输转进口原油和石脑油。2001年4月,天津至燕山石化的石脑油管道开始建设,该工程是中国石化集团17项重点工程之一,2001年12月建成投产。管道全长234公里,年输送能力200万吨。
2005年9月,为保证我国华北地区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并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清洁能源,中国石化决定除建设天津乙烯炼化一体化原油储运配套工程、曹妃甸30万吨原油码头及配套工程和河间至石家庄原油管道工程外,还于2007年6月建成使用了天津塘沽港至燕山石化炼油厂(原东方红炼油厂)第二条原油管道工程,这条管道的建成使用使北京东方红炼油厂地下原油管道总长度增加到1023公里。
除以上4条原油管道建设以外,燕化公司还在炼油厂内建设了3条各16公里的输油管道。第一条管道建成于1969年8月,直径为359毫米,年输送能力305吨;第二条管道建成于1972年9月,直径为400毫米。第三条管道建成于1990年11月,这条管道共投资1940万元,管道直径为500毫米,每小时输油16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