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各参与承建冬奥项目的中央企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资委党委和北京冬奥组委各项工作要求,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围绕如期办赛目标,高质量高标准参与冬奥会筹办建设及服务保障工作,为办好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2月4日晚,万众瞩目中,最后一棒冬奥火炬停留在国家体育场“大雪花”的中心,燃烧着升入空中。
上海石化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总经理、火炬组装与保障团队领队林生兵为内场的5名火炬手拆卸下火炬燃料罐,抬头看向距离他仅几百米处的火光。“太振奋了!我们亲身参与了世界的盛事。火炬的外壳来自上海石化,里面充装的氢气来自燕山石化,这是我们的骄傲!”林生兵自豪地说。
“560多天的工作,我们都盼着这一天。”自2020年6月接到任务,林生兵带领团队,全程参与火炬“飞扬”碳纤维外壳的研制、成品的量产、传递过程中的组装和保障。1月21日,上海石化火炬组装与保障团队一行17人来到北京,“护航”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火炬点燃。
火炬传递前,最关键的环节是火炬组装。时间紧、任务重,3天内要装完900支火炬,剩下300支要在人员减半的情况下1天内装完。然而,紧密协作的团队硬是提前6个小时完成安装任务。
上海石化仪控中心首席技师富小青是火炬组装团队的“定盘星”,也是安装流程的最后一棒。“富老师特别利落,组装工作都是‘嗖’地一下就装上了。”火炬组装团队成员林娜说。今年春节忙于火炬组装,即使儿子在北京,富小青也没能见上一面。他却不觉得遗憾:“我们有大事要做,这是我的光荣。”
1月31日,团队原本打算晚上一起吃团圆饭,却接到临时通知,林生兵和保障团队立即赶往即将开展火炬传递活动的现场投入工作。
2月2日,冬奥火炬接力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开始。林生兵和保障团队坚守在各传递点位,为火炬手做好拆卸火炬燃料罐的保障工作。天气寒冷,保障团队成员许艾娜的手被冻得通红,却连搓搓手的时间都没有:“不能停,燃料罐如果不及时拆下来,后面都要排长队。”
11时,正在点位忙碌的林生兵看到上海石化碳纤维事业部副总经理李鹏举着火炬向自己跑来。李鹏是火炬手,也是林生兵合作多年的同事。李鹏将火炬递来,林生兵开玩笑说:“你自己拆吧,我太忙了。”两人相视一笑,林生兵手上利落,两分钟就将火炬递还回去。
李鹏入职第二年就参与了上海石化碳纤维的自主研发,已在碳纤维领域深耕十余年。经过长期攻关,上海石化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四家掌握碳纤维大丝束产业化技术的企业。
北京冬奥会开幕第一天,也是林生兵担当火炬保障工作任务的最后一天。连续奋战多日,他依然神采飞扬:“我们有团队的协作支撑,有强大的技术保障,1200棒火炬传递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之前,我们承诺一定圆满完成火炬传递保障任务,现在我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