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在吐哈油田鄯善采油管理区钻采技术中心办公室,采油采气工艺管理岗员工陶文专心地比对产量日报数据,并飞快地判断管理区产量变化的原因。“采油采气工艺技术员好比油气井的‘调理师’。井上如果有什么故障,我们就负责诊断、处理,保障油气井的健康,确保平稳运行。”陶文说。
2011年,陶文硕士毕业后来到吐哈油田。面对采油工艺过程中复杂的工艺系统及设备,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跑现场、查资料,不懂就向师傅们请教,对不熟悉的知识专下功夫学习。她在干中学、学中悟、悟中进,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
陶文清晰地记得,2012年2月,温五工区重点井温5-317井出现井卡,解卡刻不容缓。凛冽的寒风里,她跟随师傅紧盯现场,吊装光杆。眼看解卡成功在即,突然光杆下行不畅,但又没完全卡住,大家迅速商定组织两台热洗车组并联运行。零下20多摄氏度的戈壁,寒风吹在脸上生疼,陶文和师傅蹲守在井上整整10个小时,终于解卡成功正常开井,功图恢复正常。在多年的工作中,这样的一波三折常常出现,也让陶文的技术水平、工作经验、业务知识得到迅速积累和提升。
2021年,为提升低产油井的产量,陶文摸排优选潜力井86口,结合检泵作业和同岗位人员现场跟踪落实判断结垢情况,分析制定个性化解堵方案。方案实施28井次,累计增油1500余吨,节约费用95万元,挖潜效果明显。
工艺管得好不好,技术创新是关键。在采气工艺管理方面,陶文和同事们针对巴喀致密气层特点,开展综合治理,实施机抽转自喷+气举+解堵+泡排系列工艺技术。2021年,实施6井次,平均产气量由每天583立方米增加至5817立方米,全年增气312.8万立方米,增油148吨。
面对油井故障频繁的情况,她和同事们开展机采系统提效评价,推动机采井精益开发,提出采用“1344”井筒综合治理技术,制定“一井一策”方案。近年来,检泵故障率连续下降,单井检泵费用和总检泵费用也实现两个硬下降。针对频繁故障井、生产井、低效无效井,陶文和同事们开展机采系统参数优化评价研究,实现机采系统工艺效益双推进。
在生活中,由于孩子年幼,家庭和工作成了跷跷板,一头沉下去,另一头就会翘起来。陶文在心里憋着一股劲,慢慢探索两者的平衡点。为了不影响工作,她请来公婆帮忙带孩子。在工作繁忙的日子里,她做好时间管理,每晚对第二天的事情做好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并和家人商量协同分工。有时候,刚把孩子哄睡着,就立刻坐到了电脑前。渐渐地,她把工作和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采油采气工艺管理岗位上,陶文一直在努力和默默奉献。“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勇于担当把工作做好。”陶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