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发展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节能降碳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组织领导机制
为强化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碳达峰专项工作小组基础上,成立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强责任,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相关“1+N”政策体系,构建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的“四梁八柱”。
二、科学谋划碳达峰实施方案
全面落实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要求,做好《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科学分析我省产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发展和全社会用能需求增长,能源结构转型,能耗双控任务和碳排放强度约束等情况的基础上,对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抓紧研究完善我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三、加强节能管理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高质量做好节能工作。
一是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好能耗双控管理要求的通知》,健全能耗双控管理体系。明确年度节能工作要点,部署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工作。二是强化节能形势分析。定期召集相关单位召开节能形势分析会,跟踪分析节能工作进展。三是推进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2021年3月海南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成投入运行,正式与国家平台对接传输能耗数据。四是节能管理工作能力提升。举办2021年节能审查管理工作培训会,加强节能审查等有关政策指导。五是制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海南省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实施方案》推动我省重点行业加快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二)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一是印发《关于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的通知》,提出了开展排查清理、严格准入条件、加强全过程管理、做好项目调度、强化配套政策管理等措施。二是做好存量、在建、拟建项目管理,推动重点领域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提高能效水平。
四、大力驱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持续调优产业结构,2021年全省服务业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推动实现绿色经济驱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出台实施《海南清洁能源岛规划》,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发展气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清洁能源装机比例提升至70%左右。新能源汽车推广与充电设施建设协同发力,推广新能源汽车5.2万辆、完成全年计划的208%,新增充电桩近1.3万个,车桩比优化为2.2:1。
出台实施《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印发试点方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构建。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全面实施。
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配额分配方法和标准、核算核证、监管体系等机制建设。开展海洋碳汇研究试点。
五、实施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重点工程
(一)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示范项目建设。支持中石油福山油田开展CCUS项目二期工程,新建一套年处理能力为10万吨的碳捕集、液化装置,形成完备的二氧化碳注采、集输、储运、处理技术体系。后续将探索建设全省碳封存示范中心,用于封存洋浦、昌江等地工业企业碳排放。
(二)推动江东新区零碳新城建设。鼓励江东新区构建对标国际一流的绿色低碳指标,打造自贸港重点园区绿色低碳品牌。江东新区已发布《零碳新城建设工作方案》《关于试行绿色低碳指标的通知》,建成美兰机场“光储充检修”一体化充电站和零碳建筑1.5级企业港一期。推进综合能源站建设,构建“高效电制冷+冰储能+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标准建设以保护生态资源为核心的湿地公园增汇工程。高标准完成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与资源保护项目和迈雅河区域生态修复项目一期。
(三)谋划打造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依托省部共建高标准规划建设博鳌零碳示范区,按照“世界一流、国内领先、全面对标”目标,多维度对标对表国际一流指标,通过制度集成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计划将博鳌零碳示范区打造成为省部共建的全国性示范项目和具有国际引领示范作用的零碳绿色发展标杆。
(四)强化蓝碳相关研究。充分发挥蓝碳资源优势,在总结梳理国内外蓝色碳汇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成立蓝碳研究中心,加快蓝碳研究与应用,着力打造国际化的蓝碳科学与政策研究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
(五)开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GEP)。海南热带雨林公园开展国家公园范围内GEP核算。2021年9月公布2019年度生态系统总值为2045.13亿元。进一步摸清了雨林公园碳汇基础,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